遵循日軍的野戰炊事標準,一個兵士每天起碼能夠吃到6塊餅乾和一個250克的牛肉罐頭。餅乾能夠會化成一樣重量的米飯。但是現在,每天隻能分到餅乾了。至於副食嗎?怕是隻要味噌和稀釋醬油了,當然如果醬油算副食的話。
“呃,明天莫非還是隻能吃硬餅乾和味增嗎?”炮兵軍曹小澤說道。
遵循日軍的補給要求,一個連級範圍的軍隊起碼需求衛生馱馬3匹,彈藥馱馬16匹,糧草馱馬12匹,炊事東西馱馬7匹。軍官物品馱馬7到10匹。可想而知要支撐者1萬3千人作戰需求多少馱馬和大車去為他們供應補給!而這隻是淺顯步兵軍隊的補給要求,如果換成炮兵,那將更加龐大。彆的不說,光為了拉一門107MM重炮,就起碼要有8匹馬。
兵站被進犯,輜重運輸軍隊被重創讓日軍的後勤補給幾近到了快崩潰的邊沿。到了月峰山戰役的前期,不要說進犯了,每天日軍隻是打上兩炮放上兩槍了事。炮彈和槍彈都是數著用的!如果說日軍開端是冒死,中期是兵戈,那前期隻能用打醬油來描述了。
而在食品方麵嗎?如何說呢?清軍也有重燒餅乾和乾肉!而當時的重燒餅乾都是一個德行。至於乾肉?顛末新軍中某些人的評價,這東西打磨一下能有紅木般的光芒!!硬度堪比柚木!!總之一句話就是和被稱為麪粉做成的磚頭的重燒餅乾是一起貨品!不過有一點清軍比日軍強一些,那就是在蔬菜方麵。清軍有大量的脫水蔬菜可供食用。而不但僅是吃鹹菜。以是就營養均衡性而言,清軍比日軍要強上很多。至於食品的運輸。清軍更喜好將肉類裝在特製的木桶中。一個木桶中存放夠50人或100人食用一次的肉類。簡化了包裝,便利了出產。而小罐頭則隻是作為應急食品分發。
如果說日軍最後的狀況是打醬油的話,那清軍的狀況也好不到哪去,除了一小半軍隊用於戍守外,彆的的軍隊都用於轉運彙集和囤積補給。即便開端對後勤不咋感冒的人,在餓了幾天後也開端大量彙集物質和運力。如何說呢?從成歡往北一向到平壤。這個地區的物質根基上都讓清軍彙集的乾清乾淨。當然了錢是多少要給一些的。朝鮮人本身的口糧還是要留的,畢竟清國事宗主國,做事不能像“蝗軍”那樣掃過以後寸草不生!你還彆說,這些儘力在前期的戰役中獲得了回報,如果冇有這些物質儲備,恐怕清軍底子撐不到撤出朝鮮的那一天!而有了堅壁清野事情經曆的北洋軍更是讓進入中國大陸的日軍在隨後的戰役中吃儘了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