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純真比較噸位來看,德國確切冇有機遇,但是我們應當拋開這些大要征象而去存眷本色。我們要明白英國艦隊的構成和德國將來需求的艦隊構成之間有甚麼辨彆。”徐傑邊說邊拿將一盤點心拿了過來。
“但是在水兵戰艦設想方麵,英法比我們更強,既然我們能想到的事情,他們必然也能夠想到,以是如果英法情願,他們的戰艦會比我們更好。”提爾皮茨略有些諷刺的說道。
“但是決定了水兵扶植方向隻是第一步,製作何種範例的戰艦,凸起甚麼樣的機能就是彆的一個關頭性題目了。如果中間去當水兵造船部的部長,您有甚麼設法?”徐傑反問道。
“對於弱勢水兵來講,必須強化戰艦質量的上風。戰艦的防護機能是第一名的,戰艦的團體餘量,裝甲防護必須對勁正視,同時因為實在北海作戰,以是戰艦的續航效能夠降落一些,但是考慮到北海卑劣的海況,戰艦穩性是要恰當強化。至於航速和火力方麵,能夠恰當的予以弱化。”提爾皮茨想了想說道。這根基上就是今後公海艦隊造艦的思路了。看來早在他下台之前,就已經對水兵的生長做了深切的思慮。
“這確切是一件相稱困難的事情,論艦隊總噸位,任何國度都很難伶仃依托本身的力量對英國皇家水兵構成致命威脅。”在這方麵,提爾皮茨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汗青上,英國水兵在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出來前,劃一第的戰列艦之間英國人的火炮口徑更大,航速更高,而防護則遠不如德國戰艦,在日德蘭海戰中被各種秒殺的戰巡自不必說。即便戰列艦,鐵公爵為代表的13.5英寸主炮的超恐懼側舷裝甲說是305MM,但是僅僅在水線處一條是305MM,上麵首要厚度是229MM,而在不異的防護高度上,德國的國王級戰列艦是350MM。英國鐵公爵級戰列艦僅僅相稱於德國同期間戰巡的防護標準。如果德國國王級戰列艦將10門12寸炮換成8門14寸炮,則可在保持造價和噸位根基穩定的環境下,輕鬆搞定鐵公爵。但是基於火炮研討進度過於掉隊(15寸炮出來的太晚,14寸炮壓根就冇設備)。成果作為1戰開戰後退役的國王級戰列艦,隻能扛著早在赫爾格蘭級就已經利用的12寸艦炮走向了日德蘭海戰的疆場,如果國王級凱撒級是14寸炮的話,貝蒂艦隊很有能夠底子就逃不掉,在大艦隊到達前就有能夠彆全殲,即便強如女王,在數量上占絕對上風的14寸炮打擊下也很難說轉進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