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華夏新史_第七章 日本海軍實力分析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憂愁不是處理題目的體例。徐傑現在能做到也隻要先贏利,先成名,然後想方設法為與清朝駐4國公使薛福成交友。進而想方設法進入北洋。同時還要和各國技術和官場保持必然的聯絡,為此後的造艦做籌辦。至於挑選在哪造艦?徐傑還是偏向於在法國和意大利。為甚麼呢?第一,英國。英國為本身造戰艦的船台已經不算很充盈了。還能同時給北洋下水3艘8500噸級戰艦?明顯不成能。並且當時英國親日偏向已經很較著了。徐傑可不敢包管英國人不會把資訊都奉告日本人。第二,德國。這麼說吧,在德國出產俾斯麥號裝巡之前,德國的戰艦製作底子冇法和英法意比擬。德國給清朝造定鎮的時候,意大利已經在造1萬3千噸級的戰列艦了(航速20.3節!!4門343主炮。但是水線裝甲很薄,隻要4寸。是典範的薄皮快速戰列艦。)1895年德國開端製作的天子級戰列艦也不快意大利93年開端製作的ammiragliodisaintbon級戰列艦,以是,徐傑直接疏忽了德國。

第三,采辦2到3條加裡波第改進版裝巡,每條按70萬英鎊來計算。一共是210萬英鎊。每條戰艦按600人計算。3條戰艦一共要1800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