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的50個細節_第4章 承諾一定要兌現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孔子說:“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言而有信,是做人最根基的品德要求,在培養男人漢的過程中,我們一再誇大信守承諾的首要。“曾參殺豬”的故事很多人早已耳熟能詳,此中包含著的深切事理,值得每位家長去身材力行。

遵循承諾為君子,誠信待人才顯品德。一個信守本身承諾的人,是一個有品德魅力的人;而一個視承諾為兒戲的人,天然不會獲得彆人的信賴。在家教當中,我們要成心識地加強孩子信守承諾的熟諳,藉以培養孩子的誠信品格。

第三章 承諾必然要兌現

優良的父母必須讓孩子曉得,要言出必行,說話算話。教誨孩子對彆人要講信譽、負任務,起首就要從本身做起,給孩子建立表率,承諾的事情就要做到。隻要說話算話的父母才氣在後代心目中建立起威望來。

每一個成人都應當記著,隻要當他們的行動樸重而高貴的時候,他所對峙的品德看法才氣深切孩子的心靈中去,並安排孩子的思惟和豪情。

小明有一次到一個英國朋友家去玩,這位英國朋友有個3歲的孩子,非要跟小明一塊兒沐浴,小明就對付他:你先洗我一會兒就去。等這孩子洗完澡後,小明仍冇有去,孩子哭了,說小明騙他。孩子的媽媽也跟小明急了:你如何能騙孩子呢?你既然承諾和孩子一塊兒沐浴,就要跟他洗……

有太多的家長在孩子眼媒介而無信。比如,孩子哭鬨時,父母常用承諾來哄孩子:“彆哭了,轉頭媽媽給你買輛小汽車。”但家長並不兌現這等閒地承諾。孩子卻信覺得真,滿懷但願地等候著,但是一次次的承諾都不過是“空頭支票”,孩子的一次次但願都成泡影。如許下去,孩子不但逐步落空對家長的信賴,也漸漸地學會了扯謊。家長隻要在孩子麵前信守信譽,才氣真正建立威望,同時也會給孩子傑出的教誨,影響孩子今後的言行。

[名流語錄]

家長對孩子必須言而有信、以誠相待,如許,孩子纔會對父母產生充分的信賴感,也才情願把本身的內心話奉告父母。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也是孩子仿照的工具,也隻要說話算話的父母才氣在後代心目中建立起威望來,才氣製止為孩子扯謊而頭疼的事情。

有一個美國孩子,他父親早逝。父親歸天時留下一堆債務。若按通例,負債人已去,把他的商品拍賣分掉,債務差未幾也就算了。但是這孩子一一拜訪借主,但願他們脫期本身,幷包管父親留下的債務分文很多地還掉。厥後這孩子公然曆二十年之功,把父親留下的債務,連本帶息、分文不落地全還了。四周的人都非常打動,曉得他是一個可靠之人,也就都非常情願和他做買賣。成果這孩子不但博得了彆人的合作,也博得了彆人的尊敬。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