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變法:數據治國_第66章 安南與泰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蒲月初五的太和殿簷角垂著菖蒲艾草,銅鶴爐中飄出的沉水香混著晨露氣味,在丹陛上固結成霧。暹羅使節帕雅·素裡雅的蟒紋紗籠掃過漢白玉台階時,瞥見殿內裡央架著丈餘高的“黃金儲備數據塔”,三十六層紫檀木格上,金餅按“康熙朝至嘉慶朝儲備量”順次擺列,最頂層的鎏金葫蘆尖直指穹頂“數據治世”匾額。

窗外飄來粽香,嘉慶帝摸著案頭新鑄的“數據錨”樣幣,幣麵算籌紋路與《皇輿全覽圖·數據版》的經緯線暗合。他曉得,當暹羅的商船載著刻有算籌紋的銀幣返航,當安南的百姓開端用數據房的公式計算錢值,這個以數字為錨的貨幣聯盟,終將在亞洲的海疆與陸地,織就一張比朝貢體係更堅固的經濟收集——而這張收集的每一根經緯,都是用永不退色的算籌,在汗青的絹帛上,細細測量出來的。

“貨幣之要,不在形製,而在‘數據錨定’。”嘉慶帝起家指向殿東側壁畫《萬國銀錢光譜圖》,各國貨幣按含銀量擺列,暹羅銖的“百分之八十三”與安南盾的“百分之七十九”在圖上顯出油漬般的暗斑——那是數據房標記的“成色不穩定區”。“三年前貴國商民在廣州用摻鉛銀幣,”他俄然取出驗銀戳記的暹羅銖,“含銀量竟從申報的百分之八十三跌至百分之七十。”

嘉慶帝俄然展開《銀錢數據聯盟章程》草本,首頁繪著以北京為中間的放射狀金線,每條金線末端繫著暹羅、安南等國的貨幣標記:“朕發起建立聯盟,以大清二百萬兩黃金儲備為錨,”他指尖劃過“數據覈驗條目”,“各國鑄幣含銀量須報數據房備案,偏差超越百分之零點五者,按《九章算術·均輸章》課以十倍罰金。”

是夜,端五的玉輪爬上紫禁城角樓,數據房的燈籠在東華門內連成光鏈,好像一串會發光的貨幣標記。嘉慶帝望著案頭新繪的《東亞數據貨幣收集示企圖》,見暹羅、安南的貨幣標記已接入“大清數據錨”,而更遠的呂宋、爪哇方向,正有微小的光點閃動——那是數據房探知的潛伏聯盟者。

“若插手聯盟,”阮文瑞顫抖著翻開安南《大南會典》,“我國‘景興錢’可否按數據房公式重鑄?”嘉慶帝點頭表示,陳傑已捧出特製的“鑄幣數據模盒”,盒內銅模刻著“含銀量百分之八十二點五”的算籌紋,旁附“暹羅銖-安南盾-官票兌換表”:“隻需按模鍛造,數據房每月派算學吏覈驗,”他敲了敲模盒上的“數據錨”徽記,“屆時三國商民可憑數據互認,無需再驗成色。”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