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彷彿表情極好,將我手把握在手中揉捏著,驀地昂首見我神采似有不佳,忙伸手摸了摸我臉頰,顧恤不已道:“宓兒但是乏了?”
“宓兒的意義——”他眸中精光忽閃,“掘水溝引圖們江水圍城,斷其糧草兵援——倒是最不傷底子之計!”
我不欲多說其他,隻淡淡應道:“嗯,臣妾想歸去歇息了。”
拓跋朔那裡還能坐得下去,我悄悄睨他一眼,但見他握掌成拳,鼻翼奮張,幾步便衝上前來,兩側的侍衛忙站成一排擋在了他身前。我無法蹙眉,忙使力掙開身子,軟語勸道:“王爺,你先坐。”
我親手接了食盒走到他身邊,不經意在案上掠了一眼,隻見是一張行軍圖。我見他容色寂靜,似有疲意,心中不由微微泛疼,表示靜竹將小菜取了出來擺好,我走到他身側將他按坐在椅上,悄悄為他按壓在太陽穴位,低聲道:“王爺,夜深了,細心身子。”
我想,我是能夠瞭解繡夜的苦處的。
拓跋朔一張臉上頓時非常龐大難懂,似氣憤、似哀痛、似駭怪,各種情感交叉在一起,終究隻能是麵無神采地站定,瞪住我,“宓兒,究竟是如何回事?”說著自袖中取出一枚翡翠金翎雀尾玉搔頭舉在我麵前怒道:“為何你的貼身物事會落在他的手上!為甚麼?!”
“真靜,你——”我頭痛地扶著拓跋朔站起家來,望著拓跋朔一臉駭怪莫名,活似見了鬼普通死死瞪住了昔真靜,我無法推了他一把。“你錯怪真靜了。”
我心頭非常震驚,模糊隻想著他總算與熙華伉儷一場,現在與新羅締盟,又急於肅除拓跋安餘孽,竟如此不顧熙華死活……明知此舉必定會令高句麗全城顛覆,竟然毫不躊躇便要去做。
先皇後因助拓跋安謀反被貶為庶人,驅居去錦冷宮,於兩今後自縊身亡。而拓跋安與其他孽竟轉而投奔了高句麗,共抗新羅,昔真靜已來了手劄請拓跋朔出兵互助。麵前局勢雖已開端安定,但是或有變數,我聽了拓跋朔的話便冇故意急接回恪兒,臨時仍讓他在楚朝待些光陰。
三今後我便隨拓跋朔返迴天水,這三日裡我得閒便到處逛逛,新羅國雖不比我楚朝富庶,也不比漠國廣寬,但是亦有其獨占的民族特性。拓跋朔與昔真靜達成了和談,自高句麗撤兵,不乾與新羅與高句麗的內政,更因我與昔真靜的義結金蘭,漠國與新羅結為盟國。我實在非常讚歎真靜她一步步走來的不易,以女子之身作為一國首級哪是易事?但是真靜卻非常淡然,昔家一脈隻剩她一人,家屬重擔天然隻能落在她的肩上,人生活著很多事都是如此,冇有甚麼艱钜不艱钜,人生於世,該承擔的事情,就必須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