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7月,在一次反日寇掃蕩中,駱家老邁駱雲龍伉儷同時壯烈捐軀,時年33歲,任八路軍某師某團副參謀長,留下一子名駱破虜。破虜這個名字,粗心就是擯除外虜,衛我家國的意義。
1987年夏天,駱誌遠考進北方大學中文係的時候,穆景山因病去世,臨終之際為穆家家傳醫術無人擔當而長歎三聲,忽但是逝。
穆景山是晉朝醫學大師穆行空的後嗣,家學淵源。穆景山自幼學醫行醫,臨證50年,精通內、外、婦、兒、鍼灸,倡導針藥並用,臨床經曆豐富,首創了“穆氏針法”,療效明顯,被本地患者佳譽為“穆神針”。
固然駱誌遠對學醫興趣不高、乃至另有幾分衝突心機,但還是在外公的強力“壓抑”和填鴨式教誨中,從被動背誦《藥性賦》、《湯頭歌訣》、《瀕湖脈學》、《醫學三字經》等傳統中醫典範開端,在上學之餘接管穆景山的“家傳醫學課程”,十年磨一劍,即使是一塊頑石也會被報酬鍍上了一層懸壺濟世的光芒了。
駱雲龍和駱雲虎固然前後為國捐軀,壯誌未酬身先死、長使豪傑淚滿襟,但因為三叔駱雲傑在位,獨力撐起了駱家的一片天,駱雲龍的兒子駱破虜也好,駱雲虎的兒子駱朝陽、女兒駱曉霞也罷,都衣食無憂安然安康生長起來。
當然,駱家實在也看不起穆青的寒微出身,這也是一個首要身分。
門不當戶不對,又適逢舉國動亂,如許的婚戀實在從一開端就必定了悲情的結局。
文革結束今後,穆景山昭雪落實政策並規複事情,成為縣中病院的副院長,用心清算本身從醫數十年的中醫心得和家傳鍼灸秘術。
郭破虜在州裡事情,穆青則是縣一中的西席。
1968年,駱家主動締造前提,讓24歲的駱破虜返京。但此時,駱破虜已經與成縣老中醫穆景山的女兒穆青相知相愛私定畢生,割捨不開。
任誰也想不到,駱破虜竟然與都城顯赫的功臣世家駱家有關。
1970年1月,駱破虜與穆青的兒子駱誌遠出世。
在安北市,除了穆青和已故的穆青之父穆景山以外,冇有人曉得駱破虜的出身來源。哪怕是他們的愛情結晶――兒子駱誌遠,都概莫能外。
穆青悄悄推開兒子,躺下,緩緩閉上了眼睛。
但是,在當前這個侯森臨一手遮天的安北市,要從虎口裡拔牙、幫鄭平善昭雪,談何輕易呢?何況,現在的鄭平善應當是落在了省紀委事情組的手裡,他一個無職無權的小記者,如何能插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