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了敵手的氣力後,殷家傑自以為可穩操勝券,就不想占現成的便宜,用心矯飾風雅,後退了十多步,每一步都在八尺開外,敏捷退至場中心,比不會武功的人大踏步進步還快。輕功並非達默所長,他見敵手重功如此高超,瞧得目定口呆。殷家傑對達默連勾食指,建議挑釁。達默咬咬牙邁向場中心。兩人對視了一下同時策動守勢。數招過後殷家傑以不異的招式“撥草尋蛇”挑飛了達默手中僅餘的一根狼牙棒。
殷家傑長槍化作重重槍影,如燎田野火般將宇文瑜囊括在中間。長槍翻滾,如怒海蛟龍發威般勢不成擋。槍尖忽吞忽吐,如遊魚普通矯捷,又如毒蛇普通欲擇人而噬。
殷家傑的槍法一部分傳自三國名將薑維遺下的“薑家槍法”,一部分得自三國名將馬超遺下的殘破不全的“馬家槍法”,精研路家槍法、崔家槍法、王家槍法等當世聞名的槍法。這還不止,他並非專於槍法,而是精通十八般技藝,他長於將棍法、刀法、劍法融入槍法自創新招,因此他的槍法不落俗套,自成“一格”,這“一格”也就在於“矯捷多變”四個字。
殷家傑僅從敵手的法度氣勢就判定宇文瑜是個勁敵,因而細心地打量敵手。宇文瑜也在細心打量殷家傑。兩邊相互尋覓敵手的缺點,遲遲不肯脫手。觀眾中不懂武功的人大感迷惑,他們不曉得“觀敵”也是武學妙手必備的涵養。過了好一會兒,兩人都曉得挑不出對方的缺點,再等下去也不會有成果,因而各高傲喊一聲,從一丈外相互撲了疇昔。宇文瑜用的兵器是劍,劍乃百兵之祖,百兵之祖與百兵之王不知孰強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