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媽媽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
他的思路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悠遠的童年光陰,當時他與小火伴們在老槐樹下流玩打鬨,無憂無慮。
李達康見狀,趕緊接過話題,試圖和緩藹氛:“鐵女人或許是長途跋涉過分怠倦,表情不佳,還望大師莫要見怪”。
想當年鐵其昌幼年時,家裡窮的連飯都不吃飽。
世人看到這,內心不由都對李達康佩服了起來。
當時的鐵其昌,最幸運的時候便是喝上一碗母親親手煮的紅薯粥,那苦澀的滋味,至今仍令他回味無窮。
桌上,一盤寡淡的白菜,一盆淡薄的紅薯粥,一碗樸實的炒豆子,無聲地訴說著村落的簡樸與艱苦。
麵前的鐵其昌,不但是一名闊彆故鄉多年的遊子,更是一名心胸故鄉、情願傾囊互助的慈悲家。
眨眼之間,中午的陽光已灑滿大地,世人一同前去村支書鐵大河那簡樸而溫馨的家頂用餐。
飯後,鐵其昌決定去看看村裡的小學。
“鐵老先生,逝者已安眠,生者當自強。您的返來,無疑是鐵山村的一大喜信,也是我們全部官田鄉的光榮”,李達康輕聲安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