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官場是要講背景的,而我正好有_第39章 蓬勃發展的豆製品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

因而,訂購量節節爬升,從每天三千斤增加到了現在的每天六千斤,才勉強滿足了工人們的需求。

而市紡織廠的工人們,更是對鄭家村的豆腐讚不斷口。

他特地讓鄭世俊告訴了鄭耀先,讓他前來鄉當局彙報這一個月的成績。

哪怕冇有鄭世俊的告訴,他也籌算明天親身來向李達康彙報環境。

“鄭支書,這隻是一個開端罷了。今後我們的生長會越來越好”,李達康鼓勵道。

明天,是各大企業與豆成品廠商定結賬的日子。

這家親戚訂個幾十斤,那家朋友訂個上百斤,積少成多,一天下來也能達到數千斤的訂購量。

明天與各大企業結賬後,賬上的數字讓他大吃一驚。

(2025了,開啟新的篇章)

且不說廠內設備、質料代價不菲,單是潛伏風險就令人膽怯。

“冇想到我們的豆腐會這麼受歡迎。明天與市裡幾個大企業結賬後,去掉各項本錢,這一個月我們賺了十一萬多!” 。

“看你這神情,成績應當很不錯吧?”,李達康淺笑著問道。

因而,他絞儘腦汁地為各個村落評脈問診,尋覓合適它們的生長門路。

但是,固然他忙得不成開交,但他卻始終牽掛著豆成品廠的生長。

李達康深知,要想讓豆成品廠真正走向繁華,就必須激起泛博乾部大眾的發賣熱忱。

畢竟,跟著豆成品廠的不竭生長強大,各種潛伏的風險和應戰也會隨之而來。

送走了鄭耀先以後,李達康又撥通了官田鄉派出所的電話。

自正式投產的那一刻起,這座豆成品廠便如同一道磁石,敏捷吸引了周遭的目光,成為世人諦視標核心。

他要求派出所派幾小我在豆成品廠駐點,確保廠區的安然和次序。

鄭耀先一臉鎮靜地說道。

一開端,市紡織廠每天隻訂購三千斤,但很快就發明這遠遠冇法滿足工人們的需求。

這一行動如同一股微弱的東風,刹時吹遍了官田鄉的每一個角落,撲滅了鄉親們的熱忱之火。

一旦有人腦筋發熱,做出打動之舉,對豆成品廠而言將是毀滅性打擊。

“既然廠裡已經供不該求了,那麼擴大範圍就勢在必行了”。

“你說的這些我們很多人都會做,我歸去以後就安排人先弄一些成品出來嚐嚐” 。

謹慎行事方能悠長,李達康深知,人道難測,他不敢等閒拿將來去冒險。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