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皇帝_第11章 納投名狀,結兄弟義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俄然一個聲音說道:“既然大師都是兄弟,不如我們結拜兄弟吧?”

世人聽李恪如此慷慨激昂的誓詞,自是熱血沸騰,又都是習武之人,年青氣盛,李恪如此看重兄弟交誼,內心早已被李恪深深打動,有種士為知己者死的行動。

世人也都點頭表示同意程華亮的發起,就連一貫慎重的秦懷玉也冇有反對。

柴哲威也微微一笑道:“實在,我一向就想攀附攀附三哥這個大唐的王爺呢,明天終究比及機遇了。”說完一推身邊的李宗:“是不是啊,小宗?”

李恪曉得程懷亮的脾氣,和程知節一樣的脾氣,大嗓門,倔脾氣,笑道:“程大哥不必介懷此事,此事父皇會嚴查的。本日我們兄弟集會,就說點高興得纔是。”

李恪趕緊扶起三人,叫道:“四弟,五弟,六弟。”

李恪看著麵前的世人,俄然想起投名狀的情節來。

實在,柴哲威又何嘗不明此中的事理呢?或許,尉遲俊還小,有些事情他不明白。但是,像李宗、程懷亮等人天然也聽的懂秦懷玉言外之意。

程懷亮也點頭說是,忙把世人請進府中。

在唐朝是冇有投名狀一說,投名狀一詞源自《水滸傳》。在當代是虔誠之征,意義是插手一個構造前,以該構造承認的行動表示忠心,其所謂“凡是豪傑們入夥,必要納投名狀。”粗心是指一小我在進入綠林時必須簽訂的一份存亡左券,有了“投名狀”便落草為寇,而擺脫“投名狀”的體例隻要接管官府的招安,這一條路了。

說完以後又感覺本身莽撞了,這話說的有點不當,畢竟李恪是當朝皇子,他們固然跟他稱兄道弟,但畢竟是臣子。

第11章 納投名狀,結兄弟義()

世人轉頭一看,本來是尉遲俊,他也被關在府裡不能外出,但並冇有為此而溫馨下來,常常叮嚀下人刺探長安東西市奇聞異事。

遵循年齡,秦懷玉為大哥,程懷亮為老二,李恪排行第三,柴哲威第四,李宗老五,尉遲俊為六弟。

現在見李恪身材已經病癒,他又提起此事來,道:“李建成那些餘黨也太大膽了吧,敢對三弟你動手,的確就冇有把我們兄弟幾個放在眼裡。三弟,等你身材病癒,我們必然要抓住這些王八羔子,颳了他們。”

秦懷玉報以淺笑道:“哲威說的那裡的話,是我多想了,這麼多年的兄弟交誼,另有甚麼比這更貴重的東西呢?”

李恪明白柴哲威的企圖,如許突如其來的功德讓他有點恍忽,畢竟他隻是想跟大師拉拉乾係,能拉到本身陣營了最好,拉不過來也要保持兄弟乾係。冇想到會生長成現在和大師結拜為兄弟的程度,隻是他也明白秦懷玉話中的含義。以是,不想能人所難,又不想錯失如此良機,也挑選了沉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