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家亦貧,蘭幼即籌劃,雜糧野蔬,僅半溫飽。
問思成公,思成公笑曰:“此非吾長,汝忘王婆婆否?”
蘭幼,喪父,依其姊。
至中夜,拜諸君墓:“婦無宿德,命薄如此,至諸君捐棄。罪不待言,當自絕以謝,然弱子無辜,必使長成,厥火線敢肆誌。”
“今當改轍,溷淪自棄,實無可辯。諸君如或見怪,但應婦身,勿使良厚受殃也。”
蘭為孀婦,方十八,然不忍捐家。乃善事翁嫗,獨哺季子,身自耕養。
蘭謝,珍育,學植剪之技,並授良厚。
又曰:“儒之本,自孝愛始,端敬修勤,益益而損損,日修其德,厥後可步大成。”
性潔,雖家徒四壁,然蛛塵不染。拂曉即起,灑掃庭除。
後於法王寺遇果山,識其智業圓融,且蘭素科學,因使蘭謁法王寺。
喜助人,遇婚喪生節,蘭多預之。
良儲公喟歎曰:“孺子可教也。已明夫子之意。”
然當時村夫亦多貧,媒資每雞鴨罷了。
村夫不妒,反覺得是,皆曰:“非如此不敷德報也。”
蘭時四十,唯餘弱孫,心如槁木,燼儘成灰,乃調鼠藥,思自絕。
遂改進種,三年無入,而結果價溢普種絕近百倍。
再拜,下山,改移裝束,曆諸鄉,以媒為業。
乃調粥,哺良厚,淚入羹湯,而其心漸轉。
蘭至寺,於佛前告罪,曰不詳之身,未敢鄙求庇佑,當保孫長寧康泰,不妄災疚,早立室業。
問蘭,蘭以悲傷之事,不從。皮公慰解,求之再三,終可,曰:“究竟易為,然需二人之助。”
年漸長,良厚益壯,蘭亦釋改業之心。
皮公幼習蘭事,至從良儲公學儒,見地日深,而愈奇蘭。
年十四,嫁。
社隊每出,皆樂從遊,遂成特性。芝蘭當前,非他鄉敢輕效之。
藥成,而良厚號饑。
《李氏宗史•鄉黨•王婆婆傳》
府縣聞之,命皮公以報,立蘭為文明傳人。
嘗與公論德行,以村夫列舉,皮公以蘭第一,列思成公前。
祖孫日勤,其樹滋茂,為鄉裡第一,猶勝思成公家。
其中哀勞辛戚,未忍儘言。
思成公舉荔枝事,特為蘭植十數株,謂之曰:“此立命之根,亦子孫之本也。”
人亦多悟,每諧。
王婆婆者,實劉姓,名玉蘭,嫁李家溝,依俗稱夫姓。
由是其聲漸馳,延聘之家,多信賴之。
“諸君有靈,助婦佑孫,必使安然,無災無病,此婦之一願也。”
遇年節,則製連槍,款項板,入夾川與各商店歌蹈。
皮公知蘭有鬱,實不樂,思為妥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