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至,公遣之返鄉,與思成公秘議,藏字派碑於灶下,去祠堂瓦,置之場壩,踐為塊礫。
時論洶洶,與賣國等罪,公謝曰:“教子無方,使乖輿議,今當避位,以讓諸賢。”
公乃以甲骨文入,期月即成,識字過千,可與筆交。
公所析鞭辟,又豪逸,課餘與諸生交,不高崖岸,不拒肉酒,亦喜解囊,待人以厚。
時為民國,國運艱疲,思潮奮湧,或多衝突。
阿裡木雖避人,不言,然才情猶銳,絕擅圖形。
所集諸書,不計門類,中西貫彙,而識問日深。
十二,通諸經,多自悟。其師曰:“恨汝未早生二紀,天負吾鄉一進士坊也。”
公聞之,訝曰:“不料剿者亦可得號也!”
劉帥征西南,鄧公為參軍,以公土著,才調拔群,乃擢入軍中,敘前功為羽林參軍。
然當勢不容,公但囑之,勿泄其事。於外言行,皆和應時勢。
皮公長成,又遇星準,誘之改誌,授魏晉文學,使成名導。
“是故君子守命,終無怨謗,亦不虛度者,為有所寄耳。”
公甚愛之,常語之曰:“非唯吾子,亦同窗好友也。”
四年,每占科魁,超馳絕逸,平輩望塵。
因而從學者眾。
公於鄉不置財產,但居宗祠,以薪俸繕之,期數年,儘複古觀。
因退,攜妻返鄉,寧息其事。
時西南匪患屙沉,多與村夫交代,又地峻勢險,絕類新軍初起遊擊之時,此消彼長,未可促克。
業畢,國府以公瞻博,命入金陵初級軍官速成黌舍,為文史講師。
吳氏乃出嫁奩兩合,手治行囊,並與良才公罟五溪,得魚一石。
又十年,國運週迴,始振,送諸生外洋。
《李氏宗史良儲公傳》
小將至,則言四舊已除,勿複煩勞。李氏宗祠賴此得保。
天方國阿裡木,時為王儲季子,自閉,藥石無施。
阿裡木後為天方之主,哲學大師,名揚當世者,公之力焉。
即用公策,所過平滅,其勢破竹,如巨靈之搗蟻穴也。
後二十年,文錮漸馳,始得通訊息。
良才公,皮公祖也,已婚吳氏,私謂曰:“兄固大才,然家資寒薄,如之何如?”
思遠公幼受公學,厥後十年,運營筆墨,與共揣摩,其學不亞之父。
乃回籍,與村夫立約,派遣所親,量土而耕,賊勢分離。
後軍中拔乾才,能文者多進,諸軍始悟公之德,感佩尤深,然公已去矣。
二子曰:“豪傑失勢,亦必循時。公之不遇,可謂甚乎!設生遲早二紀,皆不至此。然使顢樗而成英材,可謂因性施理,有教無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公亦可稱展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