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戶_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不過上書的人還是前撲後繼,讓萬曆帝無可何如,多少年來,大明的文官們已經構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讓萬曆帝不能有小我的意誌。這些年,萬曆帝已經有些心灰意懶,對文官個人日趨冷淡,連內閣的閣臣們,都越來越少訪問。

他回過甚來,道:“我等票擬吧。”

許國驚道:“王大人,戶部賦稅竟已乾枯到如此境地嗎?”

這封關於五寨堡千戶黃來福的密報,給了萬曆帝極大的信心,公然不是本身失德,而是各地官員太無能。在不異的天災環境下,五寨堡千戶所一個苦寒之地都能收成糧食數十萬石,不但能滿足全堡軍士們的需求,另有才氣往外運送幾十萬石糧,而那些膏腴之地倒是顆粒無收,這表白甚麼?那些官員無能,瀆職。

淩晨,各處城樓的五更鼓響過後,沉寂的北都城俄然熱烈起來,全部都會象是活過來了一樣,城內的市民們,又紛繁走上街道,開端了本身落拓的一天,各個大小的茶社內,又重新擠滿了人。雖說這些年年景不好,北都城外城內的流民雲集,但並不影響皇城百姓百年穩定的落拓節拍。

一旁的戶部尚書王遴道:“閣老所言甚是。國朝糜費日增。餉費浩繁,早已是日不敷出。今歲太倉存積,除老庫外,僅三百餘萬兩,不敷當二年抵補之資矣。” 他一邊說,一邊不住地點頭感喟,他這個財務部長,當得難啊。

但是此時在皇城的文淵閣,卻冇有這類落拓的氛圍。幾個閣臣坐在大廳以內,看著各地的奏章,隻是相對無言。這文淵閣位於午門以內,正廳供奉孔子像,兩側有官舍閣樓,英宗後,文淵閣作為大學士等內閣官員專門的入直辦事之所,成為了大明究竟上的政治中間。

聽萬曆帝如許說,立時,中間幾個當值寺人的耳朵高高地豎了起來。

也難怪申時行煩惱,從他入閣以來,大明各地就冇有過甚麼好動靜,不是水災,就是水患,各地的災害彷彿是冇斷過的模樣。拿本年來講,全部北方又是大範圍的水災。秋後遍及欠收,形成流民無數。

他奏章中的言詞狠惡,萬曆帝見了大怒,把他貶為海南徐聞縣典史,而後一向未被起用。不過也形成了湯顯祖厥後《牡丹亭》的出世。奠定了湯顯祖在戲劇中裡程碑的職位,也算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了。

如一針強心針般,萬曆帝臉上的倦怠之意一掃而空,變成神采奕奕起來,他自言自語了一會,猛地站住,道:“傳召,錦衣衛都督劉守有覲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