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當帝王_第16章 皇上不是怯懦之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想到這裡朱由崧道:“將軍既然護駕而來,不但無罪反而有功,官升一級,賜錦緞百匹。”

鄭鴻逵一聽是你要召見我的,如何反問起我來了?實在他真想就剛纔之事說幾句,但現在又懶得說了,見皇這麼問隻好對付道,“回陛下,微臣並無事稟奏,散朝了微臣要回府,接到皇上口諭說傳見微臣,微臣這纔來到文華殿乞領聖訓。”

“微臣不敢……臣乃凡身,豈敢以麻雀之見妄度鴻鵠之誌乎?”鄭鴻逵被說穿了心機,在讚歎皇上火眼金睛洞察秋毫之時,從速矢口否定,詭計粉飾。

“臣伸謝皇恩,臣必然不辱聖命。”馬士英心中歡暢,還冇健忘跪倒謝恩。然後爬起來,回到本身的位置上就更加趾高氣揚了。

另有高鴻圖、薑日廣、呂大器、左懋第、劉宗周、黃端伯、張慎言、瞿式耜等心中暗罵奸臣弄權,欺君罔上,他們對馬士英之流如此放肆地踩踏皇權腹誹之餘,感覺皇上畢竟是個脆弱之君。

朱由崧宣佈退朝了,馬士英滿載而歸,他對這個兵部尚書早就誌在必得了。現在目標達到了,帶著他的人馬氣勢洶洶地走了。

“本來陛下利用了穩軍計?”

朱由崧未置可否地一笑,“既然封與不封人家都把握著軍權,何不落個順水情麵,滿足一下其虛榮心呢?此乃欲擒故縱,欲揚先抑之法也。”

實在他就是這個意義。朱由崧曉得他不敢承認,實在也彆說是鄭鴻逵一個三品武官,任憑是皇上的三公三孤,乃至是親爹二大爺也不敢承認,因為在封建年代,非論是誰對君王指手畫腳說長道短都是大不敬,論罪是要砍腦袋的。

他剛要上馬而去,有小黃門喊住了他,“鄭同知請留步,皇上要在文華殿伶仃召對。”說完小黃門走了。

馬士英叱道,“固然皇上仁德不予究查,但爾等要引覺得戒,此後行事要倍加謹慎,再有忽略軍法處置!”說著充他遞了個眼色。

固然鄭鴻逵見到朱由崧仍然是恭恭敬敬的待以君王之禮,但朱由崧看出來了,他對本身有幾分絕望,朱由崧淡然一笑道:“卿有甚麼話要對朕說說嗎?”

馬鑾再急不成耐,但馬士英不發話,他也不敢冒昧。因為自古以來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身為正三品大員的他這點本質還是有的。

小人得誌可氣壞了那群忠節之臣,鄭鴻逵早就做好了以死護駕的籌辦,在他看來,身為武將庇護聖駕縱肝腦塗地也在所不吝,冇想到皇上讓步了,他當時有種屈辱的感受。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