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開了頭,天然會有人跟風。第二期《大順民報》纔出來,就有人探聽如何辦報紙了。可申辦報館的前提刻薄,必須有二十餘名撰稿人,十多名記者,另有一名功名在身的主編,才氣申辦。這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卻也激起了一些讀書人的傲氣。他們共同集資,一同撰稿,建立了第二份報紙《書社報》,這已經是《大順民報》發行第二十期的事情了。
除了馳道以外,另有驛道,官路。驛道是當代陸地交通主通道,同時也是屬於首要的軍事設施之一,首要用於轉輸軍用糧草物質、通報軍令軍情的通道。職位非常首要。
報紙的呈現,大大促進了活字印刷術的生長,順帶還把冊本典範的代價給拉了下來,也算是又為百姓做了一件實事,起碼離陸承啟的抱負“大家有書讀”又近了一步。
鑒於此,陸承啟在國庫充盈以後,專門撥下款項,修複門路。同時他也讓工部工匠,研製水泥。正所謂路通財通。門路不通,想要生長經濟是不成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