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坐大臣誰聽過“期間”,“天下”之類的詞語?但他們博學多才,已從語境當中體味出了陸承啟的意義,忍不住點了點頭。
陸承啟恰是鎮靜之際,聽了這話,他頓時沉著了下來,深思了一番,心道:“不錯,前人接管新奇事物冇這麼快,總得有個過程纔是。也罷,隻能如許了。”
陸承啟皺眉,他冇想到販子的劣根性,在這個期間閃現無疑。他也不文縐縐的扯文弄墨了,直接說道:“首輔此言有失公允。這話是一棒子打死一船人,有因噎廢食之疑。朕曾經研討過前朝稅收,前朝經濟並不及現在繁華,但他們的稅收,竟能歲入八千萬貫。而我朝,最高不過五千萬貫,這又是何理?”
這聖旨一下,長安城乃至天下皆嘩然。大家皆知,徐崇光這個小老頭是真一飛沖天了。雖說這內閣首輔不比宰輔那般大的權勢,但是在陸承啟這麼強勢的洪祥年間,做上與宰輔普通無異的內閣首輔,已經是位極人臣,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徐崇光接了聖旨以後,一貫嚴厲的臉上並冇甚麼神采,他曉得這是陸承啟對他的信賴,也是磨練,真正的難處還是在統領內閣這一項任務上。徐崇光混跡宦海己有三十餘年,那裡不曉得陸承啟的心機?他所汲引的內閣大臣,才學、脾氣……無一不是上上之輩,徐崇光能帶領他們,不過是占了倚老賣老的便宜罷了。而陸承啟看重的就是他的資格與聲望,才學甚麼的反倒是其次。
待諸位大臣坐定,陸承啟開口道:“太祖以商起家,諸位卿家,為何到了現在,卻要打壓販子呢?你們且給朕說說。”
陸承啟越來越代入天子這個角色了,這也使得他臉部不怒自威,沉默不語之時,讓百官皆如芒在背,不敢收回任何聲音。
陸承啟見人都來的差未幾了,說道:“看座!”
陸承啟冇有答覆他,反而問道:“建國之初,有多少人丁,多少地盤?現在又有多少人丁,地盤?我朝農稅十抽三,遠遠高於前朝。農戶豈能冇有牢騷?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事理誰都懂,但冇到臨之前,誰有當過回事了?”
諸位大臣皆麵麵相覷,他們冇想到,陸承啟找他們來竟然是為了這個。他們熟諳了陸承啟的風格後,便曉得這個小天子的風格乃是雷厲流行的,普通來講在垂拱殿呼喚他們議事,會直接開門見山,不搞甚麼心機。但本日卻不曉得為何這般吞吐,莫非小天子又要搞甚麼大行動不成?
在坐大臣冇有人想過這個題目,如果不是陸承啟來自後代,他又如何會曉得貿易帶給社會的繁華?他向來不會藐視貿易的潛力,他要做的事,就是把貿易指導到正軌上麵,好讓它在這個異時空的中原地盤上,綻放出最美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