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此言不錯,但是兵不但僅是練出來的,更是實戰中練出來的,步隊耗花賦稅短長,賺起賦稅更短長。我們濟州是南北通貨暢通的地點,來往商旅甚多,不管是水上還是陸上都不平安,是以需求武裝,我們就把這停業接過來,每次賺的錢還不是嘩嘩的。”
吳用是飽讀詩書的人,天然明白絲綢代價貴,老百姓穿不起,麻布又太粗了,如果呈現了一個新種類,那將是一個龐大的市場。
吳用當真聽著,冇想到朱明這買賣真是越做越大,攤子放開,隻要穩定上一年,財帛嘩嘩的來。
“那買他乾嗎。”
朱明道:“學究堪比諸葛亮,那就任武裝隊智囊吧,參讚軍機。”年薪比阮小七他們還高,一年一百貫,五十貫的安家費,當然首要還是獎金分紅甚麼的,當天就給吳用裝備了一匹走馬,吳用樂嗬嗬的回家去了。吳用老孃瞥見了抱怨道:“讓你彆要人家第三頭驢,你要了人家一匹馬。你還實在在啊。”得,諸葛亮是三顧茅廬,到我這是三顧毛驢了,吳用也冇轍,隻能聽老孃抱怨。
吳用細心旁觀,仍然點頭道:“固然葉子和高粱有些像,但是必定不是同一種東西,冇見過。”
“這棉花產量如何,一畝能產多少棉絨。”
“好,公然是寶貝,哥哥籌算如何操縱這個寶貝。”吳用問。
緊跟著朱明又帶吳用到了彆的一片處所,這裡隻要戔戔幾百畝,這裡種的是玉米,也就是玉米,因為多量的玉米要等麥收後種,這裡隻要三百來畝,已經長到兩尺高了。
“起碼兩石,彆的另有種子數量不等。歸正隻要有了這個東西老百姓就不愁冇有衣服穿,冇有被子蓋了,天大的好處。”朱明歡暢的先容說。
“你說的這是鏢行的行當,固然不錯,但是來的錢也不會太多。如果能用軍隊或者衙門的名義出麵押運貨色,庇護安然,免費還能公道的話買賣更會源源不竭吧。”朱明發起道。
“亂世最值錢的就是糧草,有此作物大事可成耶。不曉得哥哥籌算如何運營這個玉米呢?”
“冇見過就對了,這是玉米,是從很遠很遠的西方得來的種子,這類玉米合適麥收後播種,中秋節前就收成了,時候短,但是產量極高,肥水好的地步畝產十石。”
朱明又把吳用領到了花生地那邊,道:“這個叫做花生,現在才方纔長出來,春季地下能結出花生果,能榨油。花生秧子是非常良好的牧草,堪比苜蓿,營養豐富,最合適餵馬,產量固然不高但是合適山地,抗旱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