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當才子_第七十九章 血書(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各位揚州大鹽號的老闆,你們好啊,本官總算是見到你們了。”張大少爺的聲音裡帶著對勁,帶著奸惡,帶著殘暴,也無儘的弦外之音――“總算是逮到你們了,此次看你們還如何跑?”

“各位大掌櫃。”張大少爺先是不動聲色,直到二十幾個揚州鹽商結束交頭換耳,張大少爺才淺笑著朗聲說道:“明天托龍大人和張公子的福,本官總算是見著你們了,藉著這個機遇,本官要劈麵向你們伸謝啊。多謝你們啊,急哀鴻之所急,憂朝廷之所憂,每小我都主動捐了銀子!”說著,張大少爺站起家來,合扇貢生,向在場的揚州鹽商抱了個四方禮,大聲說道:“本官代表朝廷,代表山東的哀鴻,多謝你們了,感謝啊!”

“對,對,在場的各位鹽商掌櫃,他們都是交足了稅的。”劉鐸和龍遇奇硬著頭皮點頭,為鹽商擺脫。張大少爺一笑,又說道:“既然各位掌櫃都是按章征稅,那本官就有一點搞不懂了,朝廷每年收回的鹽引是兩百萬引,每引征稅是六兩六錢四分,理應征稅一千三百二十八萬兩白銀!可實際上呢,大明自開朝以來,鹽稅支出最高的一年,是崔呈秀崔大人擔負淮揚巡撫時的天啟元年,鹽稅支出是二百五十萬兩,到了李三才李大人當淮揚巡撫的時候,朝廷的鹽稅支出又暴跌到了一百八十萬兩,現在好點,一年規複到了二百二十萬兩――可就算如此,每年還是有一千多萬兩稅銀不翼而飛,這些鹽稅,又到那邊去了呢?”

注:天啟元年的鹽稅征收之以是創明朝最高記錄,首要功臣還是當時的兩淮鹽法道、天賦理財專家袁世振,他創建的綱鹽法有效停止了鹽稅流失,當然,這也和時任淮揚巡撫的崔呈秀大力支撐有關――閹黨官員遍及都貪,卻多數無能點實事。但是袁世振和崔呈秀雙雙垮台後,東林黨大佬李三才接任淮揚巡撫,袁世振的儘力很快又化為烏有。

“被處所上的販子賺去了?”張大少爺反問道:“那麼李公子你是北直隸的商會總會長,揚州的鹽運到北方都要經你的手才銷往處所,你又加了多少代價?又從中賺了多少?”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