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濤和王戎的人生門路與嵇康、阮籍截然相反,都在晉朝做了大官。
魏晉之際的文學有很高的成績,如阮籍的《詠懷詩》已見上述。西晉初年,三張、二傅、二陸、二潘、一左都是傑出的文士,均屬文學史上之“太康期間”的中堅人物。三張是張華、張載、張協;二傅是傅玄、傅鹹;二潘是潘安、潘尼;二陸是陸機、陸雲;一左是左思。
“竹林七賢”是指嵇康(223~262年)、阮籍(210~263年)、阮鹹(阮籍的侄子)、山濤(205~283年)、向秀(約227~272年)、王戎(234~305年)、劉伶七人。《三國誌・王粲等傳》裴注所引《魏氏春秋》以及《世說新語》、《晉書》嵇康等傳,都說他們七人常在竹林相聚酣談,問學議政,意氣相投,是以才留下了這個雋譽。
傅玄字休奕(217~278年),他活著的年代稍早,但文學史卻常把他寫進太康期間。他做過司隸校尉,寫的詩清爽雋永,而見地更有可取。他不同意清談虛無,主張無鬼論,以為人死以後,不會有甚麼靈魂。這在當時是很難能寶貴的。傅鹹字長虞(239~294年),是傅玄的兒子,也做過司隸校尉。他的詩並不好,但為人疾惡如仇,曾彈劾過好幾個大官,如王戎就曾被他劾奏,外戚楊駿對他也很頭疼。
====================【以下是防盜內容,不消看】=======================================
劉伶字伯倫,是個放浪形骸的人。他寫過一篇《酒德頌》,和阮鹹是七賢中比較主要的人物。
我也感激那些手打團的盜文者們,你們並不比作者輕鬆,手打也是一件相稱辛苦古板的事,你們的解纜點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並不是壞的,你們但願有更多的讀者能免費看到小說的情意我也相稱瞭解,你們不計酬謝,不辭辛苦,說來也很值得人尊敬,但是請站在原創作者和那些明顯能夠不費錢去看盜文、卻果斷地保持著良善之心來支撐作者的讀者們的態度上考慮一下,作者也是和其彆人一樣的淺顯人,每一種勞動都有它本身的代價,都不該被不顧當事人誌願地打劫走,打個很簡樸的比方:你辛辛苦苦拉扯長大、視為珍寶的親生女兒俄然有一天被人強行拉走去做了專為媚諂彆人的奴婢――是的,無償地媚諂彆人,冇有分文人為,因為這些人不必費錢便能夠對你的女兒品頭論足,喜好的人會說這個女人挺標緻,不喜好的人會用暴虐的話來攻訐她,你不心疼麼?你不憤恚麼?同理啊敬愛的朋友!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的孩子,您把作者的孩子拉出去讓一群不費錢便能夠對她品頭論足的人對她肆意玩賞進犯,您冇有一丁點兒的不安閒麼?而您又可曾想過那些費錢買文來看的讀者們是如何的表情?因為喜好這文,讀者纔會費錢來買,可您卻把彆人喜好的東西無情地當作了不值一文的東西丟出去給每個不想費錢的人免費供應……您是在摧辱這些良善的人曉得麼?收集這片池沼有多泥濘不堪不必我去闡述,但是這些敬愛的讀者儘力保持著的這麼一小汪貴重的淨水您也要丟塊泥出來攪混它麼?將心比心啊盜文的朋友!誰的錢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很多費錢買v文看的讀者朋友都還是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