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_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現在,我們把視角拉高,看看這天上的、地下的、身材裡的、氣候中的,都是如何跟這“北方”對應的。天上冷颼颼的,那就是“在天為寒”;地上結冰流水,那就是“在地為水”。我們身材裡,骨頭硬邦邦的,最能代表“在體為骨”。說到“氣”,這裡的“堅”氣,就像是我們內心的堅固不拔,麵對酷寒也不畏縮。而說到“臟”,那當然就是我們的腎了,它但是個“勞模”,冷靜地在背景事情,支撐著我們的平常活動。

“比如說,當你轉到‘少陰’這顆星下,左手邊就變成了和順的‘太陰’,它如同滿月之夜,溫和而安好;而右手邊則換成了奧秘的‘厥陰’,就像是夜空中最難以捉摸的流星,一閃而過,卻又留下深切的印記。如許的變更,不但表現了陰陽的相互依存,也揭露了人體內部氣血運轉的奧妙。”

老岐接著說:“再比如,心(少陰心經)如果往上一竄,胃(陽明胃經)就得乖乖往下走,這時候,左邊太陽膀胱經能夠感覺陽光亮媚,右邊少陽膽經就略輕風涼點了。您想啊,心臟這個‘發動機’一加快,胃就得從速消化食品供能,不然如何跟得上節拍呢?這身材的均衡,可不就是這麼奧妙嘛!”

現在,我們把這套實際搬到天上地下,瞧瞧它如何變戲法。在天,這熱就變成了陽光普照,暖和大地;在地,它就是熊熊烈火,或者是我們常說的“地氣”,那股子熱騰騰的生命力。在我們的身材裡,它變成了跳動的脈搏,每一次跳動都是生命的讚歌。在氣味上,它就是我們呼吸間那股子溫熱,是生命的節拍和韻律。而說到臟腑,它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心的代名詞,那顆跳動不息、充滿聰明與感情的心臟。

“寅時和申時,是少陽膽經和陽明大腸經的主場。寅時,天剛矇矇亮,膽經就像是個英勇的探險家,喚醒你的身材,籌辦驅逐新應戰;申時呢,則是大腸經當班,幫你清理體內的渣滓,保持身材的暢達無阻。這不就像是家裡的潔淨工,固然不起眼,但缺了可不可!”

接下來,“黅天之氣”,這“黅”字,古時候指黃色,就像春季的稻田,金黃一片,歉收在望。這股氣呢,悠悠然穿過心宿(對應天蠍座一部分)和尾宿(對應天蠍座尾部),在我們當代人的瞭解裡,就像是心臟與脊椎的交界處,也就是心俞穴四周,另有我們的小尾巴骨(哈哈,開個打趣,實在是尾閭穴,固然不直接對應星座,但如許講更風趣)。這裡啊,是我們身材的能量轉換站,黅天之氣奉告我們,要適時歇息,讓身心獲得滋養,就像春季收成後需求儲備能量一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