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村拾遺_馮家灣·奪火·黃家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黃家營 陵川山裡的天空,藍得有些失真。在藍天下的路邊上,悄悄地鵠立著一片廢墟,這片廢墟固然冇了人氣,但還是被粉刷得烏黑。村莊不大,看上去曾經有過幾十戶人家。路邊有一座石頭砌的蓄水池,無缺如初,池中的水結了冰,但那淡綠的色彩申明池水很清澈。有一戶人家門上掛著門簾,我們覺得另有人住,走近視窗一看,內裡不過堆放著一捆捆胳膊粗細的木頭,那是新砍下來的灌木骨乾,不知做何利用。村裡的房屋大多無缺,村莊的前麵緊靠一座原始叢林,有幾塊狹長的耕地殘留著收割過的玉米茬子,固然冇人住了,但地另有人種著。全部村莊淹冇在亂樹雜草中,有點詭異和奧秘。

村邊,一群老鄉在夏季的陽光下紮堆兒閒談,奉告我說,奪火註冊的人丁有八百多,但實際上也就二三百人。本來有高中有初中,厥後都撤走了,隻要一座小學了,門生約莫也就一百多個。有從四周的村莊裡搬家來的人,冇有地種,來了隻能給人打打工。近幾年人丁一向在減少,北麵的去了晉都會,西麵的去了陵川縣,南麵的下了河南,不過幸虧是個鄉,比其他村莊又強多了。

一座古廟建在村落的至高處,遠看氣勢不凡。近前看去,大門有些粗陋,看上客歲代不很悠長。基石上刻著些亂亂的斑紋,門楣上的四個字清楚可辨:“便是靈山”,很像電腦體係裡中規中矩的魏碑。內裡和常見的狀況普通無二,空落落的一無統統。廊簷下木雕的裝潢殘敗了,正殿堆放著些木料,雕花柱礎還算無缺。從廟裡走出,劈麵遇見一名老鄉肩膀上扛著幾根頎長的木棍走了過來,說:“這廟門如何開著呀?”放下木棍上去把門給鎖了,看得出對我們有著較著的不信賴。問了他幾個題目,都答不上來,說是有事情要辦,走了。

一名婦女約莫有四十歲,挽著袖子正在院子裡用洗衣機洗衣服。婦女對馮家灣的汗青說不上多少,隻記得三十多年前嫁到這個村。奉告我說村裡的年青人都去內裡打工了,村裡有二百來口人,留在村裡的也就五六十口。秋收前大多在家務農,收完秋纔要出去打工。

陽光下老屋子白的刺目。

沿著瑪琅山坑窪不平的盤猴子路七拐八繞地走到了柳樹口,路麵顯得平整起來,一條標緻極新的縣級公路橫陳在山間,跟著陡峭的陣勢伸向遠方。極目處,視野開闊,群山的皺褶在夏季的陽光下閃現出一派蒼茫,山色漸遠減淡,與天相接,一派水墨畫的色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