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妃說得過於悲觀了。前幾年父皇在位時,每年都要從山東諸道抽調兵源前去河北、河東參與平叛,現在這些處所哪兒另有充足的丁壯可供招募?再者,自從太宗期間吐蕃立國,其國力日漸強大,特彆是高宗時兼併吐穀渾後,與我朝斷斷續續打了幾十年的仗,導致河隴這一天然糧倉變做了疆場。從祖父時起,朝廷的貢賦十成有七成已出自山東、淮南諸道,如因守禦河隴而竭澤而漁,傷了底子之地,豈不是因小失大?”
“愛妃,你可傳聞過於承恩此人?”公然不出景暄所料,天子開口就說瞭然明天駕臨寶象宮的企圖。
景暄幾個月來已吃準了天子的這一套路數,每當碰到難明之事時,天子總會想起她來。對此,宮中已有傳言,說景暄和當明天子的乾係和前朝高宗與武後很有些相像,隻怕景暄將來也會步武後的後塵……
景暄每念及此,乃至開端戀慕起那幾位隻會整日陪著天子花天酒地,歌舞作樂的小秀士們來啦。
“和議已經達成,據啟兒向朕回奏,吐蕃使節央宗昨日已分開長安返回邏些,如依愛妃所說,一月以內尚可暫保無虞。”天子含糊地應道。
近兩年來,景暄從與父親的幾次閒談中模糊發覺到,父親思疑於承恩便是兩年前自家祖墳被盜事件的真正主使。她又遐想起於承恩托來興兒帶回長安送她的那件被柳毅稱為天下珍寶的“天蠶衣”還留在她這裡,不由內心一沉。
另一方麵,對本身倒彷彿非常倚重,視本身如前朝的宰相普通,且不說前些時的確把寶象宮,這座她的寢宮,當作了聽議朝政的紫宸殿、延英殿,明天又不曉得為了何事一大早地就駕臨寶象宮。
“無妨,無妨,朕這些天心煩的事情多,有小我兒與朕談笑兩句,表情倒是輕鬆了些。”天子施施然地踱進殿,坐下,臉上的笑意仍未儘散。
天子辯駁地頭頭是道,卻忽視了一點:邊將因戰事告急向朝廷要求增兵增糧,本是極平常的一件事,更何況是身負守備三道重擔的欽命九路觀軍容使於承恩急報要求援助?在這類情勢下,朝廷即便是再難,也總會或多或少地賜與呼應地援助,現在天子的意義倒是一兵一晌都不肯往西域,這類變態的態度天然引發了景暄的重視。
天子扼腕感喟道。
“錦屏無禮,陛下切莫在乎。”景暄邊請天子入殿落座,邊代錦屏向天子賠著不是。
“那麼,有了這一個月的時候,陛下以下旨要山東、河南、淮南、山南諸道征募防秋兵的話,縱使征調不敷七八萬兵馬,兩三萬應當還是能夠招募到的吧,將這兩三萬兵馬先調往河隴,也可緩一時之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