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顧及家屬,哪能掙來潑天繁華?
兩位燕朝朋友都持反對定見,吳玉河多少有些沮喪,如果事事都能全麵,那還做甚麼買賣?打甚麼仗?大師一起比家世、比財產就完了唄。
明日一早,本身會帶領郭斌等一眾歸義民,徑直占據四海堂,李家如果講事理,那就自行分開,如果耍惡棍,那就隻能用強了。
既然李家能當機立斷,將苗魁等人請出四海堂,華興報酬何不能有樣學樣?行此副本清源之舉。
說到新開商店的事來,喻年表示龔先生走了這麼久,如何還冇複書?實在不可,我們把裕泰恒關了吧,或者先把賬封了,免得將來講不清楚。
招安之事已定,華興當然不肯獲咎李家,反過來講,李家就情願獲咎華興嗎?
先是丟船,現在再被打臉,李家的外貿之路,走的可真不咋樣。
這事從好處想,算是果斷、判定,如果從壞處想,那就是一個字,“楞”,大師在濠鏡討餬口,像這麼“楞”的主,遲早會被吃的渣都不剩。
喻年在裕泰恒駐守,對濠鏡市道的訊息,總會細心留意,像四海堂換人的事,天然早就曉得。
據喻年所說,盯著四海堂可不是一家兩家,當時冇人脫手,並非是顧念昔日情分,而是張望情勢,謀定而後動,誰也冇想到李家如此火急,搶先摘了桃子。
孰輕孰重,很好判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