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興傳奇_第153章 京城事務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禮品入宮,諸事公開,人家福瑞昌世人都能想到前麵去,早早溜之大吉,就他這個傻貨,還在圍著華興人打轉,真是白讀了這麼多年書。

對胡英懷本人來講,借送炮一事,來都城張望一下情勢,倒也算是明智之舉,此中利弊得失,此時還難下定論。

劉度笑了笑,表示喬仁在彙報時,隻說了福瑞昌曹洪世人,以及淮安種地二人,對城外那倆貨,隻字未提。

言儘於此,劉度順勢轉換話題,提及這本“石頭記”來。

入閣以後,劉度很快便卸去禮部尚書一職,用心幫手新皇,措置朝中事件。

像玉米、土豆這類高產旱地作物,對我朝北方來講,無異於天降甘霖。

最低限度,也能當小我質嘛。

觸及到更多內幕,明顯偶然與莫行雲深切切磋。

說著話,劉度指了指桌上的小冊子,建議莫行雲先小範圍傳播開來,掙些小錢,以作平常用度,至於印刷出版,還需等些日子,張望張望情勢,或許更加安妥。

說到這裡,劉度在那份書冊上撫弄半晌,然後奉告莫行雲,你這個空山野叟,將來發書時,切不成與華興關聯起來。

聽到劉度提示,莫行雲趕緊出言扣問,朝廷對嶽,溫二人可有觀點?

所謂棄取,還需大人略微指導一二。

與其在廣東如坐鍼氈,倒不如來京討個說法,或許還能稍稍解困。

接過書冊,劉度非常愛好地翻了翻,然後放到一邊,提及剋日訊息。

想來那華興來到燕朝,定不會老誠懇實地當個淺顯百姓,漸漸與我等融為一體。

這倆人賴著不走,壞處是我們都甩不脫乾係,不得不極力保護一二,好處也有,那就是碰到華興之事,總有個籌議的人,不至於因為曲解,激發兩泛博亂。

二人群情好久,劉度又提及第二件事。

不膠葛,如何完成這數千裡路程?

身為幕僚,替主家辦差又有何錯?如何就辦到溝裡去了呢?

假以光陰,隻要知情之人個個杜口,嶽、溫二人自會頂著燕朝人的身份,穩妥定居下來。

千裡送炮,本就是奇功一件,如果再把華興一事辦的妥妥貼貼,今後這官運,必會一起坦途。

不管如何樣,福瑞昌赴京之事,總算是經過喬仁之口公之於眾,至於後續會激發何種風波,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啦。

隨後,劉度奉告莫行雲,此時最首要的,反倒是新作物引進一事,一旦大功勝利,招安華興便是板上釘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