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沈頌吉的話來講,真要比燕朝小麥產量高,哪怕喪失數年收成,也是值得的。
兩廂謙讓之間,大師再次落座。
......
自從玉米、土豆獲得歉收,沈家叔侄對張家父子崇拜有加,事事言聽計從。
因為精通稼穡、水利等基層實務,頗受同為江西老鄉的劉度賞識。
作為種子培養基地,如果持續輪種小麥,來歲的玉米、土豆產量,恐怕很難包管。
觸及到一起破鈔,沈頌吉提出由沈家賣力,之前謄寫的部分“石頭記”,行市相稱不錯,拿出一些收益,用來對付這趟差事,絕對綽綽不足。
關於招安一事,劉度隻是略略提起,並未透出更多秘聞。
世人正在籌議出行事件,船埠那邊傳來動靜,說是兩廣總督胡英懷帶領大隊人馬來到淮安,船隊已在運河各處船埠靠泊。
這傢夥是個裡手。
當日,胡英懷並未前去淮安,而是在鎮中駐留,至於其來此目標,以及將來去處,誰也說不清楚。
在莊院裡說了說地盤保養之法,又去看了看微黃一片的麥田,與張作海相同一番蒔植之法,本就精通稼穡的盧冠祥連連點頭讚成,劈麵前這個華興人再無疑慮。
相乾的蒔植技術,也比水稻簡樸的多。
在華興這邊,將口感更佳的水稻、小麥稱作“細糧”,而相對更差的玉米、土豆,則被稱為“細糧”。
當然啦,缺點也是有的,那就是玉米、土豆的食用口感,要比水稻、小麥差的多,總之就是管飽不管好。
哪怕是冒險,也得一個一個來。
就盧冠祥本人來講,走的並非進士落第,進而展開宦途的途徑,而是在考取秀才以後,直接通過選貢形式,進入南直隸國子監學習,終究得朝廷授官,來河間府擔負通判一職。
比擬燕朝的水稻、小麥等主糧,絕對是碾壓級彆的。
等招安事成,華興雋譽纔好宣之天下。
......
待盧冠祥分開以後,一向冇露麵的趙錦輝,帶著梁大元、梁烈父子來到堂中,與沈頌吉、沈護叔侄、張作海、於嗣昌會商起下一步打算來。
會商數日,盧冠祥建議沈家務必守好這樁奧妙,切不成肆意鼓吹,引來不測風險。
作為華興代表,他會隨大隊同業,直至將新作物推而廣之,纔算大功勝利。
總之一條,先包管來歲開春能順利上天為要。
之前蒔植玉米、土豆等新作物的莊院,此時已然閒置,遵循張作海的建議,停止一個夏季的地盤溫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