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小蕭貴妃,都城高低,幾近無人不知。
永王李湛是當今皇上景明帝的第二子,貴妃蕭氏所出。
玉嬛不斷念,“晏大哥也冇眉目嗎?”
四年前蕭敬宗從外放的大員調回都城,主掌戶部,也帶了十七歲的女兒蕭鸞回京。彼時蕭貴妃因誕下永王的功績而享貴妃尊榮,傳聞兄長進京,當即求得天子允準,安排家人進宮拜見。
乃至,從當初梁靖及時趕到梭子嶺救援的事來看,這個男人所曉得的內幕,恐怕比謝鴻還多。能在數招以內禮服秦驍,護得謝家安危,也絕非庸碌之輩。這小我身上,真是覆蓋著團團疑雲。
“不管是誰教唆,總脫不了都城的乾係,就看如何審案了。”梁靖頓了一下,見她眼底仍有憂色,聲音到底和緩了點,“這些事關乎朝堂,你擔憂也冇用。”
到現在,太子居於嫡長,背靠東宮,有尚書令等一乾文臣幫手,因見世家橫行,剝削百姓,常令天子舉止掣肘,有汲引豪門,打壓世族之心。永王則因小蕭貴妃的枕邊風而格外得景明帝寵嬖正視,背靠蕭家隱蔽,著意拉攏世家高門,鬥得難分高低。
她閒居在家,也未過分打扮,滿頭青絲拿珠釵挽起,長裙曳地,腰間不見環佩,唯有宮絛飄然。夜裡風涼,她在外罩了件極薄的玉色披風,將窈窕身材儘數藏起。
“嗯。”玉嬛倒是冇繞彎子,就著中間一方低矮的山石坐下,手指頭無認識地攪著衣衿,“永王殿下駕臨,傳聞會查那天刺殺的案子。父親去赴宴還冇返來,也不曉得當時的事,究竟是誰在教唆。”
但府裡現在處境不好,她還是想在力所能及的處所做點甚麼,讓爹孃彆太焦心。
府邸冷落式微,親朋俱亡,萬箭穿心。
蕭家也是樹大根深的世家,門裡出過無數才俊,當目前堂三相之一的中書令蕭敬宗便是出自蕭氏,且是蕭貴妃的親兄長。蕭氏王謝毓秀,端莊和順,永王隨了她的麵貌,生得漂亮溫雅,潤如美玉,一雙桃花眼勾魂攝魄,更兼皇野生出的高貴氣度,引無數閨秀傾慕。
哪怕隻要一點點。
且因永王生性聰明,讀書聰明,更能多得幾分喜愛,隻因長幼有序、嫡庶有彆,太子又在東宮運營多年,便始終循分守己。
若非世事奇妙,此時的謝鴻怕是早已喪命在秦驍劍下,這座府邸染了血,爹孃遇害,親朋遠在淮南,她即便逃出去,也無處藏身。本來該嬌養的太師孫女,兩度家破人亡,磨難無助時被永王救起,怎會不心生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