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江油城,便見街頭巷尾到處透著詩韻墨香。酒坊茶館外掛著的幌子隨風輕擺,上頭或題著李白的絕句,或是以詩意場景繪就的圖案,來往行人三言兩語間,也多有吟誦詩詞之雅興。小昭滿心歡樂,拉著趙敏的手道:“敏敏姐,你瞧這城裡,仿若到處都有詩仙的影子,當真是妙極。”趙敏含笑迴應:“mm說得是,這李白故裡,果然是名不虛傳,單看這販子風情,便知其秘聞深厚。”
無忌等人用完晚膳,回到房間,仍對白日見聞感慨萬千。逸塵坐在床邊,手撫劍柄,說道:“本日在這李白故裡,聽聞諸多故事,我深感本身武學修為不敷,需得更加儘力,今後若能如李白那般仗劍天涯,除暴安良,方不負此生。”小昭點頭附和:“逸塵大哥說得對,我們既要勤修武功,也要像李白爺爺一樣,心胸公理,蕭灑處世。”
觀光完此宅,天氣漸晚,四人尋了一家堆棧安息。堆棧內,門客們議論的還是李白的故事。鄰桌一名老者,正口若懸河地報告李白醉草嚇蠻書的傳奇:“那日番邦使者前來,呈上國書,滿朝文武無人能識,玄宗天子急得團團轉。關頭時候,李白酣醉入朝,接過番書,一氣嗬成回書一封,那筆墨龍飛鳳舞,嚇得番邦使者連連稱是,不敢再犯。李白這才學,真真是震古爍今呐!”世人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收回讚歎之聲。
行至城中,一座古樸的宅院映入視線,門匾上書“隴西院”三字。無忌抬眼望去,輕聲道:“聽聞此地乃是李白幼年時居住之所,我們出來瞧瞧,說不定能尋得些往昔陳跡。”四人踏出院中,隻見天井清幽,幾株老梅樹錯落其間,此時雖未到花期,卻可想見寒冬傲雪之景。正堂當中,供奉著李白的泥像,他一襲白衣,仗劍而立,目光蕭灑不羈,仿若下一刻便能吟出豪放詩篇。
四人在隴西院一番旅遊後,又向一處古宅而去。其內可見李白的詩作謄寫及平生事蹟記錄,另有諸多後代文人騷人對他的批評。一幅《上陽台帖》引得無忌立足很久,他凝睇那蒼勁筆跡,仿若能看到李白揮毫時的蕭灑模樣,口中喃喃:“‘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這短短十六字,氣勢澎湃,真乃神來之筆。”小昭在旁,輕聲問道:“公子,這帖上所書,但是有何深意?”無忌回過神來,解釋道:“這是李白為老友陽台觀羽士題的詩,讚其畫作高深,同時也抒發了本身對山川天然的酷愛,對壯闊人生的尋求。你看這字裡行間,筆力縱橫,好似他平生的不羈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