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龍的一師則向西迎擊東援之敵第106、111師,敵兩師遭一師的強力阻擊後,因被少縱的威名所震懾,驚駭被殲,於次日淩晨紛繁沿葫蘆河西撤。
集會按照陝北目前的局勢,決定由中心赤軍共同陝北赤軍敏捷突破民黨軍隊對陝北蘇區的軍事“圍殲”。
在戰役擺設上,統帥特彆唆使張城要抓住敵第109師師長牛元峰傲慢高傲、氣勢放肆,形成該部比較凸起、伶仃的態勢,加上直羅鎮抱負的設伏地形及無益於赤軍的大眾前提,果斷毀滅敵109師。
又以王以哲部一個師為東路,先由洛川前推,然後經羊泉鎮沿葫蘆河西進,詭計東西對進,圍殲我軍於葫蘆河、洛河之間地區。
中心赤軍達到陝北,並與陝北赤軍勝利會師,動靜傳到南京,這令常凱申感到極其不安。
一師乘勝追擊,在張家灣地區再殲敵第106師1個團,被七團包抄在直羅鎮東南土寨的敵第109師殘部待援有望,於次日淩晨時決死突圍,卻敏捷被七團全殲,敵第109師師長牛元峰被擊斃。
翌日,中革軍委鄙人寺灣召開了長征以後的初次作戰集會,會上作出了陝北反“圍殲”的軍事擺設,決計在直羅鎮毀滅孤軍冒進的東北軍第57軍109師。
三師則順勢建議反攻,從西南、正南和東南三個方向,打擊直羅鎮南山及東南地區,阻敵東逃之路。
最後經統帥和軍委研討決定,由二十5、二十6、二十七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兵力為七千多人,下轄三個師。至於軍團帶領則由徐海冬出任軍團長,程子驊為軍團政委,劉誌單為參謀長。
軍委的作戰打算是以由少縱圍殲109師,全軍團、十五軍團禁止東北軍與西北軍的聲援。同時號令紅1、五軍團趁虛而入,直取兵力空虛的慶陽、合水,並策應左路軍的戰役。
以後中心和軍委便向十五軍團運送了多量乾部,包含周士弟、王首稻、宋時侖、黃陣、伍修全等後代聞名的我軍將領,都接踵插手了十五軍團。
至此,直羅鎮戰役勝利結束。
兩軍會師後很快就召開了慶賀大會,會後陝北赤軍的改編也提上了軍委的議程。
8月15日下午四點,在民黨空軍飛機的保護下,敵先頭軍隊第109師兵分三路沿葫蘆河穀及南北山地向直羅鎮建議打擊。
會上,統帥按照張城的建議全麵闡發了陝北的政治、經濟、軍事情勢,提出了以陝北為中間,並向慶陽、榆林兩個方向擴大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