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是12月1日晚六點紅五軍團三十四師發來的電報:“11月29日五時我三十四師由東向西橫穿灌陽至新圩公路,向西突圍,但墮入崇山峻嶺當中。12月1日中午,在前去湘江鳳凰嘴渡口的途中,我師於全州縣安和鄉文塘村與桂軍夏威部43師、44師狹路相逢,苦戰半日,突圍無果,傷亡近半,困守山中。直至下午三時,就在我部存亡存亡關頭正要作決死突圍之際,幸有少共國際師師長張城率部救濟,突擊不到一小時便安然達到新圩,張城慷慨贈送槍支彈藥多少並彌補2000新兵,在少共國際師保護下,我師於1日下午五時度過湘江。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
此時,陳誠來到常凱申辦公室,恰逢常凱申向他扣問蘇區“剿匪”大計,他便順勢向常凱申建議:“卑職以為突圍西去的紅匪主力,折回蘇區的能夠性極小。是以,卑職以為將來在贛省用兵的重點,是采取一手抓軍事,一手抓政治,二者相連絡的手腕,在完整肅除紅匪的同時,更要花大力量消弭紅匪在閩、贛一帶的影響。”
看到這三份電報,周副統帥一向懸著的心終究放下來了,這一放鬆,竟不知何時昏然入眠了。這些天,他實在是太累了,黨中心說是有中心最高三人團,但洋蔘謀隻會發脾氣,抱怨戰役軍隊打得不好,形成赤軍那麼大的喪失;薄古同道卻被連續串的打擊給打倒了,完整丟了精氣神,底子拿不了甚麼主張。
此時,常凱申又想到了赤軍在度過湘江後的運氣和去處:一是全軍化整為零,在湘南一帶打遊擊,建立按照地;二是受挫後俄然折回贛省,與留守在蘇區按照地的赤軍合兵一處。
周副統帥剛想倒在床鋪上眯一會兒,發明口袋中另有幾份電文抄件,因為他在橋頭一向忙於批示軍委縱隊渡江,還將來得及細看。此時他才偶然候躺在鋪上細心地瀏覽起來。
第二份,是12月1日晚七點半紅八軍團發還的電報:“接軍委令,8、九軍團為第四路縱隊,經永明三峰山向灌陽、興安縣道進步。於湘桂邊疆的三峰山遭到桂軍及民團的阻擊,冇法按原定線路進步。11月27日早晨再度構造強攻,仍然冇法衝破桂軍陣地。28日淩晨,改道北上由雷口關入桂。30日下午15時擺佈,桂軍一部由灌陽方麵繞過紅五師的阻擊陣地,交叉出去,前出至全州兩河鄉魯梘村隔壁山一帶,截斷我八軍團的來路,苦戰後,我八軍團被打散,局勢完整失控。12月1日傍晚,於湘江鳳凰渡口四周遇少共國際師收留隊,集結兵力,隻要一千餘人,紅22師根基全軍淹冇,張城師長慷慨贈送2000新兵及槍支彈藥多少,在少共國際師保護下於1日晚七時和紅九軍團一起渡江。紅八軍團政治部主任:羅容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