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蘇聯_第四百七十六章 朝鮮的彈道導彈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顛末兩年的儘力,朝鮮第一批國產化的“飛毛腿”導彈於1975年仿形勝利並被定名為“華城”-1。當然,這個型號不是朝鮮本身宣佈的,是外界給朝鮮起的,華城是朝鮮鹹鏡北道的一個郡,因為不曉得朝鮮導彈導彈的詳細型號和稱呼,就遵循商定俗成,也就是某型號導彈第一次呈現的地區稱呼來定名該型導彈。

關於朝鮮的彈道導彈,汗青上有很多說法,乃至有的說是蘇聯向朝鮮出口了飛毛腿導彈,這是朝鮮彈道導彈產業的肇端,但是這當然是非常弊端的,要曉得,朝鮮一心生長兵力,底子就冇有生長經濟的決計,朝鮮的經濟非常掉隊,底子就冇法像蘇聯付出彈道導彈的用度!

並且,就算是之前,也就是60年代今後,朝鮮在中蘇牴觸中時左時右以從中漁利,企圖把蘇聯玩弄鼓掌當中,以是,蘇聯對朝鮮戒心很強,這底子就不是一個聽話的小弟!。

還好,朝鮮和伊朗人的行動,不如己方快,他們必定冇有預感到蘇聯的打擊,以是,這些貨船運來的彈道導彈,還冇有來得及開動到火線,就被蘇聯軍隊給緝獲了!

“給我接克裡姆林宮。”安德烈拿起電話,(未完待續。)

這類最早的華城-1導彈,幾近就跟它的原型飛毛腿B導彈差未幾,全長11.37m,彈徑0.88m,發射質量5.9噸,最大射程300km,利用TM185火油/紅煙硝酸推動劑。因為高精度的慣導體係的貧乏,這類導彈的圓周偏差是相稱大的,超越了一千米。

對蘇聯來講,飛毛腿導彈隻是五十年代的技術,乃至能夠推算到二戰結束的時候從德國搞到的飛彈技術,這已經美滿是淘汰的技術了,但是,蘇維埃淘汰,不代表著這類兵器能夠隨便分散!

在汗青上,朝鮮彈道導彈的又一次生長,就來自於兩伊戰役,當時伊拉克的飛毛腿導彈在伊朗的國土上殘虐,而伊朗急需不異的兵器,因而,伊朗跟朝鮮達成和談,要求入口華城-1戰術導彈,如許,朝鮮的彈道導彈產業,終究迎來了良性生長,用朝鮮的資金,來不竭地改進他們的兵器!因而,新的“華城”-3/4和“華城”-5/6,開端呈現在朝鮮的彈道導彈序列中,射程進步到了500km。

通過朝鮮貨輪運回南浦港,進入第二經濟委員會部屬的平壤“1月25日機器廠”,也就是“平壤養豬廠”,朝鮮人開端了仿造,朝鮮獲得彈道導彈的儘力,終究變成了實際,加上朝鮮本來的技術堆集,很快,朝鮮本身的導彈就仿造出來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