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對世俗不大在乎,俞家長房隻要他們佳耦二人,就算宗子過繼給俞懷為嗣,仍在他們跟前扶養,由他們做主娶妻生子,故結婚以後不久,她就先提了出來。因林如海的熏陶,又見蘇家和甄家隻要一女,對身後冇有香火一點都不在乎,非常豁達,以是黛玉少不得也隨了他們。不過,她不在乎俗禮,彆人一定,人生活著,皆盼香火秉承,方有此舉。
一門父子三進士,父親是狀元,哥哥是探花,以本身的才調,一向以來都由名師教誨,說不定命好的話也能進三甲,如許太讓人顧忌了。
佳耦二人聞言,頓時一愣。
賀客雖多,黛玉卻未曾怠慢一人,令世人賓至如歸。
黛玉道:“此事冇有不能對人說的,就是此時不說,將來叔叔嬸孃必也能曉得。我和恒哥哥商討,將來如如有子,宗子過繼給大哥哥為嗣,秉承大哥哥的香火,恒哥哥身上的爵位亦傳回大哥哥一脈。隻是我們現在尚無動靜,自是不好提及此事。”
三日裡林睿冷眼旁觀,放心拜彆。
俞恒早就在宦水兵營曆練出來了,頗具嚴肅,不動聲色地挑了挑眉,拉著黛玉的手,柔聲道:“這件事交給我,你好生在家安息,不必理睬。”
黛玉笑道:“長幼有序,既是大哥哥一脈,豈能以次子過繼?若不給大哥哥過繼嗣子,將來恒哥哥的爵位便由宗子秉承,如果過繼了次子,同時擔當了爵位,難道對宗子不公?故有此決定。何況我們在祖母跟前有話在先,待得生下次子後,纔會以宗子過繼。”
俞老太太仙逝,其喪事併入土時,皆熱烈至極。辦理喪事時,都城文武百官悉數來奠,回籍入土時,江南百官見太子從金陵親至,亦皆前來。
黛玉喜之不儘,忙將早已預備安妥的各色禮品命人送去。她和俞恒守孝,平素從不出門,亦不赴宴遊樂,曾淨生子,是為喪事,更不會親身去了。
好輕易忙完,送走太子,俞恒和黛玉隻感覺筋疲力儘。
俞恒的雕工當然不是最好的,乃至較之林如海很有不及,然黛玉倒是愛不釋手,印在畫上,四個高古的篆字映入視線:“林下天佑”。
於她而言,心安,是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