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媳婦走出去回話,見賈敏麵無笑意,倚著靠枕深思,黛玉坐一邊,瞅著架子上鮮花怔怔入迷,遂輕聲道:“太太,宋婆已經送歸去了,打發了三四個身強力壯小廝跟去,大夫也請去走一趟,我們出銀子多,大夫倒也情願。除了兩石白米,三百斤麵,幾樣常用藥材外,還給裝了一口袋百般乾菜,莊子上才送來風雞風鴨也各給拿了兩隻,又有十斤臘肉,一條羊腿,彆的籌辦四床棉被,每人兩套冬衣。”
管家媳婦笑道:“都是太太慈悲,宋婆才氣滿載而歸,他們才氣如此度過難關,災年時候,給甚麼都不如給幾斤糧食,何況太太除了衣食,還給了一百兩銀子,若他們能熬疇昔,置十來畝地,日子便能紅火起來了。”
曾淨本年十歲,自幼皆由曾明教誨讀書,其聰明聰明比她哥哥曾冼還強幾分,本身見多識廣,做詩詞極好,她又是本性子和順體貼,黛玉戀慕非常,佩服不已,常常一同參議,不過幾個月工夫,兩人做詩詞能訂成一冊了,各有長進。
一時之間,林家江南名聲上一層樓。他們本就做了極多善事,現在又如此,誰提起林家不說一聲好,如果有誰敢說林家一句不是,立時便有人反唇相譏。
管家媳婦聽問,笑道:“比這慘痛還多著呢,太太何曾見過?莊稼人都是靠天用飯,風調雨順了,有了歉收還得交租子,鬨災了,就甚麼也彆想了,隻想掙命罷了。大旱、水澇、蝗災、地動,誰冇經曆過幾遭兒?有吃不到樹皮,挖不到野菜,就吃那觀音土,也有易子而食,滿身浮腫時候也有,災後鬨瘟疫也有,那樣景兒是想都想不來,想背井離鄉都不輕易,冇有路引,出了百裡就是流民,誰讓流民進城呢。也是宋婆現在有幸,一起平安然安到了揚州城,求到了太太跟前,不然,隻要死路一條。”
葉停全然不知此事,他揚州多年,皆林如海麾下,早盼著回京了,等小王氏帶著兒子走後,好輕易盼到陽春三月,調任文書公然踐約送來,倒是成了賈政上峰,忙忙地與人交代,行李都是辦理好,隻等著交代完就能出發。
說著,又道:“見到我們送糧食衣物被褥藥材,他們感激不已,對著老爺太太所叩首謝恩呢!那些東西我們都是悄悄兒送到家裡,去時,還特特換了極舊衣裳,並冇有一股腦兒都去,偶爾碰到鄰居,隻讓宋婆說給她外孫半子請了個大夫看病,是以倒也冇被人曉得,吃食都藏他們家地窖裡了,說夠他們家一年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