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母愛不釋手地撫過繡痕,點頭道:“瞧不出來呢!我隻感覺這衣裳繡得與慧紋有幾分彷彿,皆脫了普通濃豔匠工的格式之限,倒有幾分水墨丹青的味道。”
王夫人放動手裡的賬冊,道:“趕在年前給姑太太送催生禮,禮單均已擬好,琳琅,你的針線好,繡兩套綵衣添出來,姑太太見了也好喜好。”
賈母過年的時候穿琳琅做的衣裳赴宴吃酒,不巧碰到了北靜王妃,相互原是世交,少不得一番酬酢,北靜王妃因讚道:“老太君這件衣裳好生精美,府上的丫頭更加心靈手巧了。”
她並不感覺本身打扮寒酸,衣裳都是上等料子,隻是做活的時候戴金飾非常累墜,故此她除了耳墜子外,鮮少佩帶金飾。但回到住處翻開錦匣看到賈母的犒賞,還是吃了一驚。
王夫人和元春看了非常對勁,將衣裳送到賈母處,賈母命丫頭展開,立即就愛上了,細心瞧了瞧,隻見那花兒俱是活矯捷現,各不不異,精美非常,衣裳上找不見一點針腳陳跡,當下讚道:“好光新鮮計!瞧瞧這朵花兒得有十幾種針法罷?想必是下了極大的工夫,繡得比我屋裡的丫頭繡的還好,你很操心了。”
琳琅揣測半晌,初生的嬰兒能穿多大件兒?不過她的刺繡極費工夫,便說道:“若想繡得好,隻來得及做一套綵衣,並且老太太屋裡的針線須得拖幾日了。”
趙女人哭天喊地,也冇掙上姨娘,被賈政嗬叱了一頓方誠懇下來。
王夫人聽了轉頭打量,笑道:“倒真有幾分相像!”
忙活好幾日,她方繡好一套綵衣,特地選了不易傷嬰兒肌膚的柔嫩料子,素麵裡子既無斑紋,也甚麼都冇繡,麵子上的圖樣、配色無不消心,真真是拿出了實足的工夫,繡好後送到賈母跟前過目,當真是精美非常,賈寶玉在賈母懷裡伸手要扯,嘴裡咯咯直笑。
隻見這套金飾非常小巧精美,金絲耳環下綴著一隻白果大小前肢持著玉杵正在搗藥的玉兔,白玉晶瑩,眼點紅寶,腳下踩著金鑲寶石製成的祥雲。金對簪的簪頭、金戒指的戒麵和赤金絞絲對鐲的金絲上都各自或鑲、或嵌、或穿戴一隻紅寶作眼的白玉兔,端的巧奪天工。
琳琅愛不釋手地把玩一會,她原是極喜好精美飾品,宿世祖母留下的老物件兒,有好幾件都不及賈母賞的這套金飾,遂將錦匣鎖好,放進櫃子裡,然後登記在小冊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