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這日三月十五,葫蘆廟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謹慎,導致油鍋火逸,便燒著窗紙。此方人家多用籬笆木壁者,大略也因劫數,因而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普通。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敬兒孫誰見了?士隱聽了,便迎上來道:你滿口說些甚麼?隻聞聲些。
厥後,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忽從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顛末,忽見一大塊石上筆跡清楚,編述曆曆。空空道人乃重新一看,本來就是無材補天,幻形出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塵凡,曆儘聚散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前麵又有一首偈雲: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空空道人聽如此說,思忖半晌,將lt;lt;石頭記gt;gt;再檢閱一遍,因見上麵雖有些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彆書之可比。雖此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豔約,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乾與時世,方重新至尾謄寫返來,問世傳奇。今後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lt;lt;石頭記gt;gt;為lt;lt;情僧錄gt;gt;。東魯孔梅溪則題曰lt;lt;風月寶鑒gt;gt;。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覽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次,分出章回,則題曰lt;lt;金陵十二釵gt;gt;。並題一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