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傳人一擔一擔的挑進蠟燭來,各處點燈。方點完時,忽聽外邊馬跑之聲。一時,有十來個寺人都喘籲籲跑來鼓掌兒。這些寺人會心,都曉得是“來了,來了”,各按方向站住。賈赦領合族子侄在西街門外,賈母領合族女眷在大門外驅逐。半日靜悄悄的。忽見一對紅衣寺人騎馬緩緩的走來,至西街門下了馬,將馬趕出圍ぜ以外,便垂手麵西站住。半日又是一對,亦是如此。
外有一個帶髮修行的,本是姑蘇人氏,祖上也是讀書官吏之家。因生了這位女人自小多病,買了很多替人兒皆不頂用,到底這位女人親身入了佛門,方纔好了,以是帶髮修行,本年才十八歲,法名妙玉。現在父母俱已亡故,身邊隻要兩個老嬤嬤,一個小丫頭伏侍。文墨也極通,經文也不消學了,摸樣兒又極好。因聞聲。長安'都中有觀音遺址並貝葉遺文,去歲隨了師父上來,現在西門外牟尼院住著。他師父極精演天賦神數,於去冬圓寂了。妙玉本欲扶靈回籍的,他師父臨寂遺言,說他。衣食起居不宜回籍。在此靜居,厥後天然有你的成果'。以是他竟未回籍。“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說。”既如許,我們何不接了他來。“林之孝家的回道。”請他,他說。侯門公府,必以貴勢壓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蜜斯,天然高傲些,就下個帖子請他何妨。“林之孝家的承諾了出去,命書啟相公寫請柬去請妙玉。次日遣人備車轎去接等後話,臨時擱過,此時不能剖明。
此時林黛玉未得展其抱負,自是不快。因見寶玉獨作四律,大費心機,何不代他作兩首,也省他些精力不到之處。想著,便也走珍寶玉案旁,悄問:“可都有了?”寶玉道:“纔有了三首,隻少。杏簾在望'一首了。”黛玉道:“既如此,你隻謄寫前三首罷。趕你寫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這首了。”說畢,低頭一想,早已吟成一概,便寫在紙條上,搓成個糰子,擲在他跟前。寶玉翻開一看,隻覺此首比本身所作的三首高過十倍,真是喜出望外,遂忙恭楷呈上。賈妃看道:有鳳來儀臣寶玉謹題秀玉初成實,堪宜待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