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鵑大喜過望,擱下筆,對黛玉深深一禮,笑道:“多謝女人體恤。不過,說不定在此之前我父母兄長就情願脫籍了呢,到時候再說罷。”她所擔憂的是賈家被抄,扳連父母兄長被髮賣,到了林家就無此憂心了,並且輕易籌劃,就怕父母一定情願離賈家到林家。
紫鵑想起林如海和李嬤嬤提及的朝堂之事,太上皇和保寧帝正在博弈當中,心下瞭然。
趁麵前隻要雪雁在,紫鵑又將賈母之賞和月錢等事一一回明。
黛玉拿著那對不過三寸來高的小葫蘆把玩半晌,最喜葫蘆上未曾剪去的一截葫蘆藤,形狀仿若鹿角,極具巧思,忙命雪雁用紅繩攔腰繫著,懸於帳內,下垂流蘇,又將竹根筆筒置於案上,代替本來的紫檀透雕山川花鳥人物的筆筒。
紫鵑大惑不解,問她如何了,黛玉淒然道:“得知李老爺和李公子一樣保住了性命,李嬤嬤央我探聽她女兒的環境,本來她女兒三年前嫁在都城,也是朱門大戶,因罪不及出嫁女,故得安然,不想打發人去密查到的動靜倒是她女兒已於半年前病死,不幸李嬤嬤的外孫女落草不過週年就冇了娘,繼母上個月進門,不知將來又是多麼運氣。”
紫鵑聽著耳熟,猛地想起來,脫口道:“這九門提督楊家和賈王兩家情分向來不錯,二太太和二奶奶常與楊提督家來往,三年前也插手過楊家喜宴。”賈瑞沉痾需求人蔘,其祖母往賈家求肯,鳳姐說過把人蔘送給楊提督的太太配藥了,阿誰楊提督就是現在的楊提督。
黛玉極風雅,卻又極故意,她向來不把本身穿過不要的舊衣服和舊金飾送給貼身丫環,除非後者特彆喜好則另當彆論,雪雁和紫鵑每逢生日都會收到來自黛玉的壽禮,且是二人平日所好。
以是,除了黛玉籌算給林如海做的帶扣和玉佩圖樣比較中規中矩以外,其他釵環設想得都非常新奇,哪怕一個小小的玉墜格式也相稱新奇,必是獨一無二。
這麼一來,紫鵑和雪雁都有十六兩銀子的進賬,雪雁喜不自勝。
紫鵑帶歸去的各色輕巧玩意兒大師公然都愛好非常,黛玉先遴選三五件,餘下都被雪雁並執筆捧墨等大小丫環們當寶貝似的搶了去,一件不剩,嘰嘰喳喳,好不歡樂。
黛玉想了想,道:“你和雪雁的各自都收了,王嬤嬤的那筆銀子你們兩個也分了,明兒有人南下,帶話給揚州那邊分外多給王嬤嬤十二兩。”
迎春、探春和惜春姊妹三人在榮國府固然不太受正視,可常日佩帶的金飾也不算少,有赤金、有珍珠、有寶石、有碧玉、有白玉……唯獨冇有號稱玉中之王的羊脂玉。因為奉侍黛玉,紫鵑反倒比她們強些,有一塊瑩透純潔毫無瑕疵的羊脂玉鎖,是黛玉見她和本身一樣酷好玉石,在揚州特地送給她的生辰之儀,她愛若珍寶,一向保重地佩在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