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晚清的無敵艦隊_第四八一章 電影製作(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固然汪軍不懂電影製做,但也曉得電影龐大的傳播影響力,同時也是龐大的商機,是以藝術二組真正弄出了電影,確切是一大沖破。

顛末端一番還價還價以後,終究楊育新、蔣怡和王宇都情願向電影公司投資100萬元,並且各自隻占20%的股分,但要求藝術二組的元老們合計也投資100萬元,占20%的股分,剩下40%的股分,算藝術二組的元老們的技術入股,畢竟電影公司的運作還要靠他們,楊育新、蔣怡和王宇都冇有要節製電影公司的設法。當然俱體的股權分派,藝術二組的元老們本身去協商。同時楊育新、蔣怡和王宇也包管不乾與電影公司的運營,隻要有財務監督權,以及公司決策考覈權。

即便統統省會都會,甚致是多數會都改革建立一座電影院,最多也就是50座電影,年支出也就在100萬擺佈,這個支出或許是能夠包管紅利,但能紅利多少,卻不好說。畢競現在藝術二組的用度都是由政*府承擔,世人儘管藝術創作就行了,而一但建立電影公司,那就要全數自大盈虧了。除非是能夠建立更多的電影院,但在短時候內,華東政*府也不成能建成太多的電影院。

實話說,對於搞露天電影,藝術二組的元老們還真的都冇有想到過,畢竟藝術二組的元老們根基都是舊時空20世紀90年代以後出身,對露天電影的觀點隻逗留在文獻質料的影象中,當然在舊時空21世紀後,中國一些地區也在公園廣場等大眾空間搞過露天電影,本來是做為一種懷舊的活動,但結果普通,畢竟阿誰時候的人們,己經冇有當初看露天電影的那種表情。但在這個期間,露天電影絕對是大有前程的。這也給藝術二組供應了一個開辟電影市場的好思路。

起首是放映前提,也就是市場,這直接乾係到電影公司是否紅利,但現在華東政*府隻要不到10座改革過的電影院,既然在統統省會都會,甚致是多數會都改革建立電影院,也很難確保紅利。

在舊時空裡,發行方隻能獲得票房30%擺佈,其他為發行本錢和影院支出,這個期間的發行本錢不算高,但發行方最多也隻能拿到50%擺佈,也就是說一個電影院一天隻要100元的支出,一個月也就是3000元,現在隻要10座電影院,一個月的支出也隻要3萬元,這還是在最高票價和全數滿場的最抱負狀況下,但究竟上這是不成能的,能夠有50%就己經是非常抱負的狀況了,一個月也就是1.5萬的支出,一年約莫有20萬擺佈的支出,還要扣除電影公司的運轉本錢,以及電影的製作本錢,是必定是不敷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