騾子揹著東西箱就去了,到了一看,嗬!好傢夥,這頭牛因為是預留的種牛,一向豢養的特彆用心,長的膘肥體壯、世故膩亮的,兩根牛角各有兩尺來長,又尖又利,就像兩把刀子似的,固然個頭冇有上麵撥給出產隊的那頭種牛大,但確切是條好牛。
這邊那公牛一跌倒在地,騾子就騰出一隻手來,一把抓起東西箱裡散落出來的錘子,對著牛頭咣咣咣就是三錘。
騾子也不笨,第一次冇有正麵相對,一閃身躲了疇昔。那公牛撞了個空,跑了半圈,折身又衝向了騾子,騾子還是躲讓開來,接連躲了幾次,估摸著這公牛先前就蹦躂了一會了,又撞了幾次空,力量耗損的差未幾了,一伏身子,雙腿半蹲,一鼓掌,對著那公牛大喊了一聲:“來!較量較量!”
騾子一開端,憑著這個技術,每天混點吃喝,當時候大抵才七幾年,詳細時候就不清楚了,歸正鄉村地盤還冇有分田到戶,牲口都還是出產隊統統,隻能這個出產隊地痞,阿誰出產隊地痞,因為不收錢,也算不上搞本錢主-義,又都是幫出產隊做事,以是也不至於被批鬥,日子過的固然貧寒,也餓不死。
騾子對那些鄉親們一招手,鄉親們這纔敢過來,重新拿繩索將公牛當場綁好,騾子按住公牛,拿起騸刀,三兩下就將公牛給騸了。
在舊期間,這是一個行當,統稱搓撚行,拜的祖師爺是華佗,但南北叫法有差彆,在南邊,叫的高雅一點,叫劁,字從刀,音同敲,更高雅一點的稱呼叫去勢,俗稱海棠活,在北方則是騸,並且多是以騾、馬、牛、羊、豬等大型家畜為主,俗稱圈子活,叫法固然分歧,倒是同一個工種。
可騾子一怒跌倒牛,三錘將公牛打服了的傳聞,就不脛而走了,先是在鄉裡傳,厥後就傳到了縣城裡,誰都曉得,城西有個叫騾子的騸匠,憑一雙手掌活活將一頭公牛跌倒了,騾子的大名,越傳越響。
當時在城西,比較著名的一個地痞,叫李魁,冇錯,就叫李魁,和梁山那位爺同名分歧字,但估計身材邊幅有得一比,一樣五大三粗,眼若銅鈴,麵孔烏黑,一臉稠密的大鬍子,麵相非常凶惡,屬於身大力不虧的主,也就是冇有李逵那兩把板斧,不然衣服一換,都不消扮裝。
但人家出產隊要騸了,騾子當然也冇話說,當下傢夥籌辦好,讓鄉親將那頭牛給拴在了大樹上,還用一條繩索攔腰牢固了一下,為的就是怕這牛結實,掙紮的時候再挑了人甚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