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鐵大唐_164 姹紫嫣紅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唐朝並冇有太多的文娛項目,人們晚間出遊,不過乎幾處尋歡場合。或是茶肆酒樓,聘請三五老友喝酒閒談,但求暢快淋漓一場酣醉,或是於茶肆中點上一壺清茶,五七碟瑣藐小食,專注聽平話先生講古,暢懷一笑。有些好賭之人則尋到賭坊當中,圍在一起抹起了骨牌骰子,尋求勝負一夕間的刺激。

蠡口鎮固然不大,勝在地理位置首要,扼守住出入姑蘇城的必經之路,垂垂構成了繁華的貿易圈。唐人愛好宴飲玩樂,民風開放,對於早已名存實亡的宵禁令向來不屑一顧,目前有酒目前醉,但求一夕之歡,不管男女老幼,晚間閒時皆結伴出遊。固然已經到了年根下,在街道上尋覓歡樂的人還是不在少數。

女子的服飾大多描刺圖案斑紋,格式龐大,顯得大氣而不失婉約,蕭灑而更顯超脫。並且女子大多梳著高高的花式髮髻,環佩叮噹,珠翠刺眼,至不濟者也要插上一支銅簪,或在額頭貼著外型各彆的小巧花鈿,輕移蓮步,眼波流轉,楊桓穿越此中,專門遴選貌美女人身邊挨挨擦擦,心花怒放,一時眼睛都不敷用了。

女子則大多上衫下裙,均是桃紅柳綠的素淨色彩,抑或潔白素雅,各有味道。衣衫胸前繫有佈扣,下飄垂帶,肩頸處披著各種色彩的羅帔或布帔,豪宕者則暴露一截細緻的酥胸或頸子,鮮豔動聽。唐人看重穿戴,不但以之為美,還能夠表現出對於精美餬口的尋求。

馬車出了姑蘇城,向北行得不過十數裡路程,天氣垂垂轉黑。車伕是個趕路的熟行,熟諳姑蘇城四周地形,將馬車駛進了蠡口鎮中,尋到一家堆棧停了下來。

當然也有穿戴紅色綢緞長袍的文士,腰間繫有寬廣的金鉤腰帶,佩以美玉,更顯風采翩翩,同灰衣布袍的平常販子比擬,多出幾分儒雅唐風。也有身著勁裝的江湖客,身背刀劍,麵色冷峻,動輒成群結夥,獨行者甚少。

楊桓倒是不覺得意,隻要能夠多分開財神堂的權勢範圍遠一些,內心便感覺安穩很多,丟給車伕幾文錢充作安排馬兒草料的用度,出來堆棧中要了兩間隔斷房,命跑堂的將晚餐酒水送進房內享用。

鎮子中間有一條通達南北的正街,門路寬廣,兩旁樓房錯落,均在窗格中透出閃亮的燈火,兼之客店門口大多吊掛燈籠,暉映得鬨市亮如白天。

蠡口鎮間隔姑蘇城不過十餘裡的路程,是姑蘇北部的大鎮。蠡口鎮作為北邊大城進入姑蘇城的必經之路,修建得和範圍小一些的偏僻縣城大小類似,至於晚間,街道上徘徊者絡繹不斷,酒坊青樓亦燈火透明,非常鼓譟熱烈。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