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驚心動魄的宮廷權謀_第14章 白龍魚服(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盒中是十數卷硬黃紙,黃蘗染色,加蠟砑光,紙質堅固敞亮,開卷生香,每隔數寸便隨便加蓋獨裁的藐小金粟山字樣朱印,竟是極其寶貴的藏經紙。紙上以端方小楷謄寫的《四十二章經》《般若心經》《金剛般若經》《金剛經》《法華經》《藥師功德經》《大悲陀羅尼經》被他一一展開奉上,由方丈供至殿中觀音寶像之前。

正殿青瓦覆頂,氣勢弘大,飛甍伸展,龜首四出,持劍、琵琶、傘、蛇的四羅漢分立門內兩旁,大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像,二弟子阿難、迦葉奉養兩旁,中殿形同正殿而稍小,扶養阿彌陀佛及藥師佛像。定權一起禮佛,直至後殿,再次洗淨雙手,於香爐上幾次薰爇,這才親身翻開阿寶所捧的包裹,揭起此中的檀木盒蓋,躬身恭敬道:“請法師代小子供奉。”

寺院規製弘大,卻並無信眾來往,一入法門,清淨寂靜,十丈塵凡皆被鎖於身後。寺中方丈早已率一眾僧徒在門內靜候,見他們出去,皆躬身見禮道:“殿下。”定權亦合十行禮,問道:“法師安否?”方丈答道:“貧僧一貫安閒。”一麵舉手錶示,引領定權前行。阿寶跟從厥後,聽二人對答,又聽定權問起寺中扶養足否,方知這本來是皇家寺院。一起走過,足底青石鋪道,道外鬆柏參天,兩側的經樓中,和尚正在鞭策龐大的轉輪經架,歌頌佛號。勒石碑座為贔屭持載,不成細辨碑上筆墨。

阿寶隨他出西苑的後宮門,門外車馬俱已備齊。定權認鐙上馬,對阿寶道:“你坐著簷子同業罷。”本身一挽韁繩,已經翩翩而去。

奉侍既畢,方丈退立一側,定權卻舉雙手與額頂持平,先躬身祭奠,再履三跪九叩之儀,不似禮佛,竟似對人君見禮普通。阿寶不由微感奇特,隨他一同拜祝後,悄悄抬眼瞻仰寶相,見其上觀世音柳眉鳳目,身形盈麗,安坐於須彌山間,雙手交疊於右膝之上,一足據起,一足踏一枝初綻蓮花,簾垂雙目於秀媚當中,隱帶剛毅,竟然頗含母範風采,與他處迥然分歧。定權禮佛既畢,見她諦視聖像,解釋道:“這寺廟本來是由貢獻皇後發願修建,皇後疇前亦常常親身寫經事佛。此像是本朝能工敬塑,非常逼真。觀者非論據於那邊,皆可受菩薩諦視,察無上慈悲。”抬頭呆呆看了菩薩慈顏很久,俄然輕語道:“實在本日纔是先皇後的忌辰。”阿寶啞口無言,不知如何應對時,他已經漸漸退至殿外。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