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_第38章 做家長應用的智慧(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與此同時,家裡的“記過簿”還一向在增加內容,但冇有一次是記錄她測驗成績好。我們一向以為小學期間最首要的是庇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對測驗分數的過分存眷,對排名斤斤計算,實在都是對學習興趣的消解。當孩子被大人指導著去體貼分數、體貼排名時,他就不會對學習本身有興趣了。黌舍方麵對成績已有充足的襯著,如果家長再推波助瀾,不但對孩子將來的學習冇有促進,反而起了惡感化。

她擔憂地問我,孩子有很多壞弊端想讓她改,那如何辦,莫非如許寫下來給她提個醒不好嗎?我說,當然能夠提示,但要換種說法,要把孩子統統的“過”變成“功”來講,即起首從家長的認識中就要“隻設記過簿,不設記過簿”。

她十歲上月朔,住校,一週回一次家,開端不風俗,想家想得哭。她第二週返來講這周冇哭,我就從速給她記下“住校第二週就不哭了”。這一期間的“功勞”根基上都和她住校餬口有關:“被子疊得整齊,遭到教員表揚”“本身洗衣服,洗得潔淨”等。這些是她生長中外在的一些進步,同時也記下了她內涵的進步和生長。有一次她和我產生爭論,辯論中我們情感都有些不快。但她不是過火地保護本身的觀點,而是能一邊辯論一邊思慮,一旦熟諳到媽媽說得有事理,就停止回嘴,然後和媽媽一起理清思惟。這是她的成熟,也是一種美德。以是我也把這件事記到小本上,並獎一朵小紅花。這讓圓圓進一步明白,辯論是為了明辨是非,而不是為了駁斥對方。

這類設法真是弊端。

以是我提示這位朋友,何必把孩子不想示人的一麵釘到牆上。紙上隻寫長處不寫缺點,隻記“功”不記“過”,結果會更好。

我說,一些家長之以是常常攻訐教誨孩子,就是因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弊端假定,即如果本身不說,不常常提示,孩子就不會改正缺點,就會越來越出錯。究竟是,每個孩子都是有自負心的,長進是他的本性,隻要不被扭曲,就必然會普通發展。對於孩子身上的某個缺點,能夠恰當提示,一旦發明這個缺點幾次呈現時,就應當考慮用正麵鼓勵的體例,不動聲色地去幫忙孩子降服,而不要幾次地直接地攻訐,不要說“我都給你說過多少遍了,你就是不改”之類的話。幾次的攻訐就如同貼到牆上的“記過簿”,會把孩子的缺點固化下來,使孩子難以和阿誰缺點剝分開來。

她的這位女同事也是她非常要好的一個朋友,在孩子的教誨上出了題目,憂?得要命。同時,我的朋友本身也常常有近似的煩惱,就想和我專門聊聊孩子的教誨題目。我們的話題從她單位這位女同事開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