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祚高門_0104 宣城難任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維周此行來意,起初士居兄發信至此,我已經曉得。我雖愚笨,但故鄉桑梓淪於胡賊虎倀,平生大恥,誓不與羯奴共飲一江之水!”

既然放棄了陸家,沈哲子便直趨京口。

在本來的汗青上,高平郗鑒七月出鎮廣陵,以治京口。大抵當時天子身材有恙,情知命不久矣,是以將郗鑒外放以穩定京口重鎮。

既然沈家發起不得承認,陸氏天然需求追求僑門的力量,幾經周折,陸玩現在已經代替其兄出任尚書左仆射,僅次於尚書令的台省高官,職位較之宣城內史自有天壤之彆。

但衡量好久,終究還是放棄了這個籌算。不管陸氏是否會放棄嚴家,現在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或許此中一部分壯力者會被各家莊園采取為蔭戶,但此中絕大部分,或許都要在這偶然義的遷徙中而耗儘朝氣。

但是現在,天子還活得好好的,郗鑒也仍未外任,尚在建康擔負尚書令。

而在陸地上,則由沈家部曲沿苕溪封閉,將嚴氏困死在嘉興,一戰全剿!

現在兄弟兩個皆居台省,為吳人最權貴,陸門顯赫也是江東一時無二。但那又如何?凡是手握一二實權者,衡量時勢時,都不會將之放在眼中。

京口南下嘉興,陸路冗長,路子數州郡,軍跡難以保密,也會牽動各方民氣。沈哲子並不精通軍事,不敢妄議。是以便由徐茂決定,出兵之時,將率千人精銳東出長江,南下海鹽,由水路與沈充會稽郡兵彙合,跨海共擊嚴氏。

沈哲子聽到這話才鬆了一口氣,他對北方混亂局勢隻知大抵,曉得現在前趙劉曜與後趙石勒相互攻伐,打得不成開交。

因為不得朝廷詔令,這類事情隻能私底下做。隻要避開陸地上的浩繁耳目,經手者各有好處需求,能夠構成一條穩定的流民分散通道。

或許在這些流民氣目中,冇有兵災烽火的三吳已是無憂無慮的天國地點,發乎本能的要往更誇姣的天下去。但是這些人畢竟要絕望,就算一起行往三吳,也絕非誇姣餬口的開端,而是會遭到無情的擯除。

細節參議完後,沈哲子念起一事,便問徐茂:“明公邇來可曾上淮北拜見泉陵公?”

沈哲子起家見禮,他見徐茂較之前次見麵時清臒很多,端倪間很有倦色,不由問道:“明公神采倦怠,莫非北地情勢又有波盪?”

徐茂腔調略顯陰霾,劉遐是他恩主,隻可惜麾下賤民兵各部衝突重重,形如一團亂麻。他自問冇有降服諸多悍將的嚴肅,隻能闊彆以避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