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祚高門_0095 無人為耕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但題目是,陶侃固然已經就任荊州,王舒卻稱病死賴在建康不走,不想去那蕭瑟之地就任。大抵此時他也悔怨當初冇跟王敦一起造反,導致現在進退兩難。

疇昔這十多年,會稽少有兵災、饑荒、瘟疫等大的動亂,但吏戶軍戶之數卻直線下滑,至今隻剩萬餘戶,再扣除各級官吏合法的蔭占指派,郡府能夠把握的隻要戔戔七千餘戶。是以固然有大量課田,但卻始終處於荒涼中,良田無所產出,令人扼腕。

郡府冇有集結大量人手的才氣,隻能仰仗本地大族,而大族卻並冇有修渠開荒的需求。彆的處所患無田可耕,會稽則是地廣人稀,各大族有大把機遇遴選最上等良田,何必要破鈔大量人力物力去開開荒地?

沈家進獻的真漿,天然不成能是足工足料的蒸餾酒,兌水嚴峻。但即便如此,彷彿結果也不弱,最起碼天子到現在都還冇死。

這件事沈哲子也曉得,年中天子終究發力,一舉將荊州拿下,讓交州刺史陶侃與荊州刺史王舒調鎮。如此一來,王家方鎮力量蕩然無存,隻剩王導一人在中樞苦苦支撐。

郡府直轄的吏戶軍戶去了那裡,沈哲子很清楚。他本年在武康就主力乾這事,從武康縣署到吳興郡府,被他摳出來千餘戶。固然這一部分人丁不能直接劃爲私產,仍要有定額的賦稅捐輸,但官府再教唆起來必定也不便當。

作為三吳大火線,會稽所具有的氣力和潛力無庸置疑。郡轄十縣之地,在籍之民四萬餘戶,在耕之田十數萬餘頃,單單郡府直接把握的課田便有五萬餘頃,每年賦稅捐輸,便有億萬之數。

想到這個題目,沈哲子也很頭大。本來他為自家與潁川庾氏牽線,是因為深知天子一旦身後,庾家以外戚在朝,很快便與王氏分庭抗禮,有執掌方鎮的需求。但是時下因為他的涉入,汗青已經產生竄改。

列座掾屬,大半為沈家本來具有的力量,自家屬人並部曲將,另有本來吳興具有的人脈。至於會稽本地人,則隻要包含賀隰寥寥幾個,可見老爹在會稽混得也是不高興。

“兒南來時,見山陰境內水利倒是很多,隻是頗多數興半廢。”

但時下的局麵是,僑人挾民自重,南人據地自肥,相互對峙,誰都不肯讓步。前幾年朝廷倒是力行土斷,成果是王敦兵發建康,老爹沈充等吳人豪強發兵呼應,天子被囚禁,憂憤而亡!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