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公使信覺得真,於七月初九離滬南返,成果到了廣州城外葉名琛又避而不見,又跟之前一樣打起太極拳。
韓秀峰認出他們是內奏事處的寺人,因為春上覲見時曾在圓明園見過,趕緊背對著侍衛從袖子裡不動聲色地取出兩張銀票,走上前去他手裡一塞,隨即拱手問:“劉公公,您等了下官一天?”
可現在他們竟提出本地各地及本地全數開放,要在揚子江(長江)自在飛行,鴉片合法化,拔除洋貨的本地稅或子口稅,乃至要派人駐都城,要跟各省督撫隨時會晤……也就是說他們不但是要修約,而是籌算重新簽訂一份和約!
許乃釗那會兒的當務之急是平亂,擔憂他們倒向劉麗川等亂黨,見倒是跟他們見了一麵,但一看到他們提出的那些要求傻眼了,打死也不敢私行承諾,乃至談都不敢談。包令急了,竟乘兵船溯江而上去找怡良,趁便跟占有在瓜洲的長毛做了下買賣,乃至號令如果再不見他們就去天津。
“不說了,從速辦差吧,傳聞夷船就停在大沽口,皇上是真急!”
英吉利國跟大清簽的和約中冇十二年修約的條目,照理說不好提出修約的非分要求,可他們竟說啥子要“一體均沾”!
他們見不著葉名琛,便在蒲月初趕到了上海,給兩江總督怡良和時任江蘇巡撫許乃釗收回照會,想會晤,想修約。
再想到辦夷務不會有好了局,韓秀峰認識到這個通政司參議冇那麼好做,但來都來了,隻能硬著頭皮道:“下官服從,下官這就看。”
怡良一樣不會晤他們,可又不想看著他們完整倒向長毛,就差人跟他們說你們彆來找我,也彆去天津找直附屬總督,因為找了也冇用,皇上已經下了旨,讓兩廣總督葉名琛全權賣力談判之事。
誰能派侍衛來接,隻要皇上!
不過從這幾天降的諭旨中能看出,皇上對文謙可否“佩服夷酋之心”不是很有信心。
通政司參議雖名聲不顯,但在京裡倒是個炙手可熱的缺,固然接下來要辦得是誰都不想摻雜的夷務,韓秀峰還是打心眼裡感激肅順,感激皇上,打心眼裡想為皇上分憂。可初來乍到,那些摺片一時半會兒間卻看不成。
老寺人一時候冇反應過來:“韓老爺,您究竟想問啥?”
“下官明白,謝公公提點。”
老寺人藉助燭光低頭看了一眼,發明是兩張一百兩的銀票,立馬暴露了笑容:“這還能有假!”
想到通政司就設兩個參議,此中一個還是給滿人留的。再想到本身占了這個缺,就即是擋住了六部的那些郎中和那些翰林官的升遷之路,韓秀峰苦著臉問:“劉公公,那下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