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將應諾。
孫嵩、簡雍兩人也力主療攝生息。
劉備的發言是有草稿的,由青州主簿滕胄在劉備的唆使下撰寫,既要有文采、有煽動性,又不能太佶屈聱牙、太難懂。滕胄破鈔了十幾天時候,數易其稿,才終究讓劉備對勁。會後劉備又讓滕胄彙集各與會文武的定見,重新點竄,刪除一些過於激進會惹來四周權勢警戒的語句,以鎮東將軍府的名義頒發《告青州軍民書》,闡述青州高低尊奉天子、保境安民的主張。
劉政發言道:“袁紹剪除於毒,又破張燕,大患已去,正在整武備武,一旦緩過勁來,自東郡渡河,與曹操併力東下,我軍難擋。而曹操兵精將猛,難以卒除,不如與公孫奮武合攻袁紹。不圖能將其毀滅,但求能將其打殘,逼其自保。”
軍方將領天然是想要向外交戰的,張飛就道:“曹操據兗州,聞其兵力已擴大至八萬人,已超我軍,若假以光陰,將不成複製,末將覺得當速擊曹操,不成賜與其喘氣之機。至於將士怠倦,我軍怠倦,敵軍亦怠倦,狹路相逢,勇者勝!”
劉備一錘定音:“國讓之計是也!我青州高低當以急農為先,足食為上,高築牆,廣積糧,緩開疆。然忘戰必危,各軍要當枕戈待旦,嚴加練習,一旦機遇到臨,則召之能戰,戰之能勝,萬不成懶惰!”
公然名不虛傳!劉備心中對呂虔讚歎一聲。但,從戰役角度,徐州確切是最好用武工具,但從政治角度,卻非傑出挑選。劉備剛與陶謙會盟,這個會盟是守望互助、共同進退之盟約,與劉備和曹操剛結下的臨時罷兵盟約完整分歧,若悍然撕毀,必將大大影響劉備的名聲。劉備既無家世,之前也無傳聞於世的名譽,三十歲之前寂寂無聞,如果這仁義刻薄、待人以誠的名聲失掉,還拿甚麼來吸惹人才?
劉備又問一臉深思、久久不語的呂虔:“子恪有何方略?”
趙雲還在家中靜養,冇法承擔沉重軍務,折衝軍暫由劉備直領,但這類集會是要插手的,也道:“曹操虎將如雲,如夏侯惇、曹純、韓浩、史渙、樂進、三李等人皆不成小覷,決不成讓其在兗州站穩腳根。”
軍方將領插手核心小會的有揚武中郎將關羽、振威中郎將張飛、折衝中郎將趙雲、討逆中郎將呂虔、蕩寇中郎將太史慈、殄寇中郎將劉政、平兗中郎將司馬俱、征虜中郎將巢集、破虜中郎將張圭、摧鋒中郎將典韋、陷陣中郎將劉猛十一人。
呂虔緩緩道:“虔覺得兗州文武相濟,高低一心,曹操智略過人,實難圖也。豫州雖虛,經兗州之側而襲之,戰線若縷,側翼儘皆透露在曹操、陶謙之前,亦難行也。北方袁紹兵雄將廣,亦難勝之。若強而言之,陶徐州剛愎自用、自高高傲,而其群上麵雖附而心未服,其先與曹操樹敵,又與袁術生隙,或天以是賜明公乎?若得徐州,則強齊之勢成矣。唯陶徐州武有臧霸,文有陳登,亦有些停滯。但若以難易而論,徐州最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