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室可興_第三章 諸侯內亂自兼併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正月,袁紹感覺董卓把握朝廷,本身過分被動,與關東諸將商討立幽州牧劉虞為帝,以與董卓對抗。曹操擔憂一旦改易,另立天子,朝廷將聲望儘失,必將天下大亂,野心者層出不窮,果斷予以回絕。袁術陰有不臣之心,感覺劉虞難節製,也果斷反對。劉虞本人收到來信後更是嚴詞回絕。袁紹、韓馥等隻得作罷。公孫瓚得知後,向私密諸將評價道:“袁紹、袁術各懷異誌,皆非忠於王室之人!”

公孫瓚得袁紹手劄大喜,向諸將揭示,諸將皆歡樂主動。劉備暗裡找個機遇向公孫瓚道:“袁本初大要寬宏,實則奸滑,韓冀州於他有恩,且為盟友,他不肯揹負進犯盟友之惡名,而讓將軍為其火中取栗,此驅虎吞狼之計。將軍不成無妨。”

代郡馳名流韓珩韓子佩,清粹有雅量,少喪父母,奉侍兄姊,宗族稱其孝悌,此人後為袁紹所用,現在倒是在家,年才二十多歲。劉備前去拜訪,遭受比拜訪徐邈、李立略強些,韓珩客氣但冷淡地歡迎了他,聊了幾句,就送他出來。家世寒微,輕俠出身,現在還在申明不佳的公孫瓚部下做個初級軍官,固然劉備自有一身魅力,韓珩還是與他保持了間隔。

董卓大怒,集結兵馬,公元一九零年十月,大破王匡於河陽津,斬殺過萬,所俘關東兵全數燒死,手腕極其殘暴。關東諸侯為之駭懼不已,袁紹退往朝歌以避其鋒。董卓破王匡後,北路袁紹的壓力儘去,東路酸棗聯軍早散,隻剩下南路的袁術、孫堅了。

劉備在幽州苦心運營,中原大地烽火紛繁。董卓派大鴻臚韓融、少府陰修、執金吾胡毋班、將作大匠吳修、越騎校尉王瑰等安集關東,解譬袁紹、袁術等,但願他們閉幕兵馬,歸順朝廷。韓融等人均是名流大儒。胡毋班、吳修、王瑰至河內,袁紹命河內太守王匡儘殺之。王匡“輕財好施”,名譽很大,胡毋班是他妹夫,他迫於袁紹壓力而殺之,引發胡毋班支屬極度不滿,暗中圖謀抨擊。袁術也殺了陰修。隻要韓融有賴於名譽大、德行高而免禍。

公孫瓚正滿懷鎮靜,被劉備當頭潑一盆冷水,不歡暢隧道:“韓馥不過是一個乾才,麹義英勇而不能用,田豐樸重而被棄,兵雖多,不過是土雞瓦狗。我軍兵精將勇,破之如反手。長驅直入而取冀州,袁紹又能奈我何?此軍國大事,君有所不知也。且勿多言,速去整武備戰。”

固然在徐邈處碰了壁,劉備毫不泄氣,再次抖擻精力,拜訪四周郡縣豪傑名流。很快,劉備又在涿郡名流李立李建賢處被拒,李立閉門不見。李立今後被曹操任命為荊州刺史,必定也有才調。既然本身不如其法眼,那就臨時放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