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霸大怒,強壓下拔刀的打動,轉向陶謙誠心腸道:“陶公,袁公路雖出身高華,申明遠揚,雄霸南陽,威震豫州,實在乃當年孫堅之力,其本人自高高傲,並無過人之才,必非曹操敵手。袁公路破則曹操盛,我軍實無弊之乘也。請陶公察之。”
劉備忙問:“願聞其詳。”
不等劉備說話,劉曄就提出反對定見:“青州境內大河陡峭,河麵開闊,若柳毅貼北河岸而行,我軍又無舟船,何故阻之?此難為也。高唐處於河、漯之間,縱深不敷,不如暫棄之,後退至漯水之南,乃至濟水之南。一者,漯水狹小,柳毅之大船無所用,是我複有漯、濟之險;二者,大步後退能夠拉長袁紹戰線和糧道,以輕騎遮斷其糧道,足以疲救兵;三者,退至漯濟,可與濟南、齊國連成一體,援兵更易調撥。請主公熟計之。”
正在碭縣休整時,接到曹操派使者送信至,信中道,袁術狼子野心,所得無厭,必不甘於與陶謙共分兗豫,現在袁術為後將軍,雄兵數萬,武將如雲,一旦得兗豫,將不成複製,陶謙甘於受其鉗製麼?不如與曹操締盟,聽曹操討袁術自效,曹操願助陶謙取豫州,屆時曹操據兗州、陶謙據豫州、徐州,兩人共圖青州劉備。
張飛雖不主張與袁軍硬拚,但以為不打一仗就退會傷害士氣,不如先賜與袁軍一擊後再撤退。
其他眾將也紛繁請戰。劉備不從,道:“兵法雲,避其鋒芒,擊其惰歸。袁軍精銳,士氣正盛,我軍即便能挫其前鋒,喪失必重。袁紹有黑山在側,公孫未滅,勢不能久在青州。以一時之失地,保有生之戰力,方為上策。至於士氣,吾當親為後拒。”遂定計。
陶謙會和臧霸、闕宣後,進兵梁國,猛攻碭縣,三日拔之,臧霸先登。破碭縣後,向北再破下邑就是濟陰了,陶謙原與袁術商定會師濟陰破曹操。
劉備點點頭,此言不虛,荀彧、郭嘉等無不是先從袁紹,後又離之而去的。想到這裡,郭嘉竟然還冇找到,不在陽翟家中,到底去了那邊?
【非常抱愧!這幾天斷更了。主如果事情忙,累得寫不出來,冇甚麼豪情。啥都不說了。給本身加油吧!】
牽招道:“大兄蹉跎數年,一朝抖擻,豪傑影從,天下側目,真豪傑也。弟智慮陋劣,倉促來投,並無破袁良策。”
劉備笑道:“子經居鄴兩年,當對袁氏知之甚詳,其為人如何?”
劉備又問鄴城景象。牽招神采有些龐大,道:“漢室傾頹,軌製廢弛,袁氏本欲施以法度,糾世之弊,何如遭世族反對,其本人亦出身世族,故法紀久不立,軍法皆寬弛。另袁氏正視豫州人,雖拉攏了一部分冀州大姓,但忽視冀州小姓,故縣吏、郡兵存有不滿。一旦袁氏雄師受挫於外,腹心之地恐有不測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