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從速見禮齊聲道:“將軍之令,敢不從命。我等願跟從主公和將軍答覆漢室,永不相負。”
劉禪一搜刮曉得,伏淩山就是後代的霧靈山,位於昌隆縣境內,主峰海拔2118米,為燕山山脈主峰。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曾遍遊伏淩山,並在《水經注》中稱道:“伏淩山甚高大,嚴障寒深。陰崖積雪,凝夏結冰(凝冰夏結),故世人因以名山也”。明顧炎武稱其“其山高大,有雲霧蒙其上,四時不斷”,先人又稱其為“求道靈山”,故名“霧靈山”。山以叢林景觀為主體,以奇峰怪石為骨架,以清溪碧泉為頭緒,人文古蹟裝點其間,構成一幅獨特的山川畫卷。山上植物富強,峽穀縱橫,幽潭飛瀑,雲海茫茫,氣候多樣,“山下飄桃花,山上飛雪花”,素有“三裡分歧天,一山有三季”之稱。尤以奇峰、秀水、林海為最,在霧靈山觀日出,看佛光更是一大異景,幽州第一縷陽光由此升起。
劉禪趁機大聲鼓勵道:“正必壓邪,邪不堪正,此宇宙洪荒之法例,六合乾坤之公理,隻要我們精誠連合、戮力同心、百折不撓,必將獲得最後的勝利!”
提到劉備,趙雲儘是崇拜之色:“也是在這一年,主公亦來投奔公孫瓚。時瓚調派青州刺史田楷占有青州之地,袁紹亦派數萬雄師相爭,瓚表主公為彆部司馬,派吾掌管馬隊跟從出征,助田楷抵當袁紹。主公之忠君愛國護民之英名,吾早有耳聞,甚為敬佩。主公見雲奇之,非常親熱,深加采取,視吾為弟,常賜與幫忙。吾亦視主公為長為兄,為知己,故意相依。”
“徒弟是個既慈愛又峻厲的人,我們三人在山上相依為命,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聞雞起舞,從未間斷。春夏秋冬,來往幾次。徒弟字雄付,幼年時與幷州李彥結拜為兄弟,均師承寄父玉真子。徒弟與曹丕徒弟王越齊名,時人稱“北童南王”。徒弟發憤報效國度,曾在軍中當太小頭子,但因為看不慣軍官剝削軍餉,分開軍隊後又多次碰鼻。目睹朝廷敗北,奸佞橫行,百姓遭殃,徒弟痛心疾首,但無能為力,遂心灰意冷,隱居山林。後董卓部將張濟得知我徒弟隱居在伏淩山,就帶侄子張繡、張任上山,死磨硬纏的要拜徒弟為師。並且,信誓旦旦地發誓,藝成以後必效力國度,為民辦事。誰曉得他們學成技藝後,跟張濟隨董卓禍害天下,董卓和張濟身後,一個投降了****曹操,一個投奔了劉璋,徒弟多次去信規勸為果。他們的所作所為氣壞了徒弟,要吾和小師兄發誓,須跟隨愛國護民之明主,用畢生所學造福於民。”趙雲娓娓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