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正月十八,曹操在陳留公佈“清君側,誅何鹹”的檄文,號令天下諸侯結合起來共同對抗何鹹。袁紹當仁不讓地成為了這個“反何鹹”聯盟的盟主。孫策在江東舉旗呼應,劉備在益州舉旗呼應,就連沉寂已久的馬騰、韓遂竟然也耐不住孤單,插手號令,籌辦起兵複攻三輔之地。
“環球攻何?”曹操驚問。
荀彧和戲誌才相視一眼,同時道:“為今之計,唯有環球攻何!”
小範圍的戰役,比拚的是兵是否練習有素,將是否技藝高強,兵器是否鋒利,甲械是否安穩;大範圍的戰役說到底,比拚的則是兩邊權勢之間的綜合氣力。不但要兵精將廣,兵器甲械充沛,更要有安定的火線,源源不竭的賦稅。特彆是這糧食,極有能夠決定一場本該勢均力敵的戰役的勝負。故而“截糧道”、“燒糧草”成為大範圍戰役中敵對兩邊必使的招數。
荀彧道:“借諸侯之力,共伐何鹹。令南陽軍四周受敵,疲於應戰,方是主公報仇的正道!”
“恰是!”戲誌才必定道:“主公可重演十八路諸侯伐董卓之事,號令諸侯們連合起來共伐何鹹。袁本初向來以天下盟主自居,絕對不會回絕;江東孫策,益州劉備皆梟雄也,如何看不清楚現在的局勢。若再不能停止何鹹,天下遲早落入南陽這個屠家子的手中!”
一時之間,從北到南,從東到西,環球攻何!
西部疆場,本來的首要仇敵是益州的劉備,但因為馬騰和韓遂俄然殺出,戰線一分為二,分紅西南疆場和西北疆場,壓力驟增。
戲誌才也道:“南陽軍現在陣容浩大,與何鹹有仇怨的可不止我軍一家!”
對於全部戰局而言,不管是東南疆場、西南疆場還是西北疆場都是分支,決定南陽軍存亡存亡的還是在北方的主疆場。在中牟、官渡、陳留的北方疆場,囤積了交兵三方四十餘萬兵馬,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大戰。此中,戰兵二十二萬。南陽軍九萬,曹軍五萬,袁軍八萬。其他的輔兵、民夫、青壯將近二十萬,源源不竭地包管交兵三方的軍糧輜重等物質的耗損。
荀彧與戲誌才從速側身讓開,不敢受曹操這一大禮。
汗青上的曹操之以是能夠擊敗比本身強大的袁紹,並終究翻盤的關頭之戰就是擊破烏巢,燒了袁軍的糧草,導致袁紹雄師軍心擺盪。曹操趁機大肆打擊,袁軍不戰而潰,最後成績了曹魏大業。